全部分类
/
文化艺术
/
礼与兵:荀子军事隆理思想论略
礼与兵:荀子军事隆理思想论略
王德志
扫码免费借阅
目录
快速导航
前言:“儒家的孙子”
第一章 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第一节 春秋战国战争之变质及古典军礼之损益
(一)春秋时代古典军礼之发达及战争之艺术化倾向
(二)战国时代古典军礼之失落及战争之恶性发展
第二节 荀子礼学对诸子思想之扬弃
(一)荀子对诸子的批判
(二)荀子对诸子的吸纳
第二章 荀子军事隆礼的特质
第一节 “军事隆礼”简释
第二节 礼的形上化与礼义之统
第三节 礼的政治化与隆礼重法
第三章 荀子军事隆礼的功用
第一节 正义战争的价值旨向
(一)礼→刑、兵:礼之外向功能的分化
(二)性恶论:礼义及战争之起源的人性基点
(三)兵之用:正义战争作为礼义外向功能的延展
(四)王必圣:礼义之道作为战争的价值标度
第二节 国强兵胜的道德纲纪
(一)从孔孟荀品评管子看王霸之辨及礼法功能之移易
(二)国强兵胜的理想力量:仁义之兵
(三)国强兵胜的现实力量:赏刑之兵
第三节 礼义之道对忠勇武德的融摄
(一)关于忠的一个悖论:“顺命为上”与“从道不从君”辩
(二)礼义之统与作为美德的勇
第四章 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荀子军事隆礼思想在后世法兵两家之历史沉浮
(一)荀学的理论缺限与韩非的崇法诋礼
(二)两汉以降兵家礼义思想的继绝
第二节 荀子军事隆礼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仁义之兵”思想对正义战争理论 一个问题的回应
(二)“附民”“壹民”等朴素人民战争思想的现代价值
(三)“以礼治军”思想理论对依法治军和军队道德(规范)建设实践的意义
附录一:荀子性恶论的思想进路及其理论问题
一、荀子对人性的分判:性恶论的起点
二、荀子性恶论的理论预设:性恶的实质
三、荀子心论的社会价值:性恶的对治
一、引言
二、性本非恶
三、性恶的论证
四、性恶论的理论预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儒家的孙子”
第一章 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第一节 春秋战国战争之变质及古典军礼之损益
(一)春秋时代古典军礼之发达及战争之艺术化倾向
(二)战国时代古典军礼之失落及战争之恶性发展
第二节 荀子礼学对诸子思想之扬弃
(一)荀子对诸子的批判
(二)荀子对诸子的吸纳
第二章 荀子军事隆礼的特质
第一节 “军事隆礼”简释
第二节 礼的形上化与礼义之统
第三节 礼的政治化与隆礼重法
第三章 荀子军事隆礼的功用
第一节 正义战争的价值旨向
(一)礼→刑、兵:礼之外向功能的分化
(二)性恶论:礼义及战争之起源的人性基点
(三)兵之用:正义战争作为礼义外向功能的延展
(四)王必圣:礼义之道作为战争的价值标度
第二节 国强兵胜的道德纲纪
(一)从孔孟荀品评管子看王霸之辨及礼法功能之移易
(二)国强兵胜的理想力量:仁义之兵
(三)国强兵胜的现实力量:赏刑之兵
第三节 礼义之道对忠勇武德的融摄
(一)关于忠的一个悖论:“顺命为上”与“从道不从君”辩
(二)礼义之统与作为美德的勇
第四章 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荀子军事隆礼思想在后世法兵两家之历史沉浮
(一)荀学的理论缺限与韩非的崇法诋礼
(二)两汉以降兵家礼义思想的继绝
第二节 荀子军事隆礼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仁义之兵”思想对正义战争理论 一个问题的回应
(二)“附民”“壹民”等朴素人民战争思想的现代价值
(三)“以礼治军”思想理论对依法治军和军队道德(规范)建设实践的意义
附录一:荀子性恶论的思想进路及其理论问题
一、荀子对人性的分判:性恶论的起点
二、荀子性恶论的理论预设:性恶的实质
三、荀子心论的社会价值:性恶的对治
一、引言
二、性本非恶
三、性恶的论证
四、性恶论的理论预设
参考文献
后记
猜你喜欢
21世纪国产电影的中国形象塑造研究
徐雯雅
阿拉善传统生态文化与低碳经济发展论集
政协阿拉善盟委员会
阿拉善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李菲
阿拉善亲王——达理札雅(连环画)
张宝林
安存代中国画作品集
宁夏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背着天空旅行
鲍永杰
不怕人笑话
张进海
插花艺术
宁夏外事办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阅览室
首页
全部分类
排行榜
客户端下载
登录
个人中心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简体
/
繁体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阅览室
登录
取消
忘记密码
新用户
新用户注册
完成
取消
已有账户
注册成功
修改电子邮件
提交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