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觉得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基本盘,这非常重要。 始终有一个目标,也许你到不了,但是一直在路上,你在这个过程中是有满足感的。所以我觉得,能在新的价值体系里找到一个新的目标去追求,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必须相对具象,而且真的和你对自己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有关联。 你可以学习某项技能,或者把某个作家的一本书读完。不管怎样,它首先是你真的想要去做的事,而且你要投入时间去完成它,完成了以后还有成就感,你会
【阅读导引】光绪十一年(1885),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解驻美国旧金山领事任,从太平洋乘船归国。时值中秋,他仰望如镜明月,俯视茫茫海水,回顾人生际遇,感受人生悲欢离合,感慨之下作《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整首诗中,中秋明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他描写海天月色,叙述乘船夜行之感,接着又从明月联想到祖国和人民,进而引出自己的怀归之志和个人浩茫无际的复杂心情。 “大千世界共此月,
【阅读导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狂飙突进,AI产业的应用已经席卷全球,它们更新迭代的速度极为迅猛,并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ChatGPT、Sora等热门人工智能大模型引起热潮的当下,我们也见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和相关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进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工智能及相关机器将更多地参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多数受过相关教育的人类,完成更多人类难以做到的任务。相关技术的
【阅读导引】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台州府宁海人。他幼时机敏,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他“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与他的父亲同样温文尔
黛玉天生带有不足之症。她三岁那年,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父母不肯。癞僧说,若要病好,要么出家修行,要么在家不见外姓亲友。不见外姓亲友,其实与出家无异。癞僧并未留下药方,黛玉之病非药石可医。她平时服用人参养荣丸,此药在贾府这样的人家是家常丸药,并不名贵,也不稀奇。 黛玉并未出家,因病出家的是同为苏州人的妙玉。妙玉“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从她带在栊翠庵的几件茶具来看,妙玉家也是大富之家,且富
《苏武传》选自统编版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第二个专题,单元主题为“回到历史现场”。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联系特定的时代因素,回归历史文化现场,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经典文本,体会历史人物的真实处境,从而体悟他们不同的人生抉择和道德信仰。 “李陵劝降”是《苏武传》的重头戏。“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李陵和苏武是旧交好友,两人都曾做
映衬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写作手法,它把两类相近、相异、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及情景并列在一起进行艺术的描写,使其或者相互映照或者烘托主体事物,从而使形象更鲜明、主旨更突出,给人新奇警策的美感。著名小说《百合花》多处运用映衬手法,使得小说情节丝丝入扣,结构严谨,没有闲笔。 一、通讯员“护送”与“借被”虚实映衬 小说叙写了小通讯员奉命护送文工团女战士“我”赴前沿包扎所,一路上两个青年男女闹别扭发生的喜剧性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双构性,深刻地影响了叙事作品结构的双重性。它们以结构之技呼应着结构之道,以显层的技巧性结构蕴含着深层的哲理性结构,反过来又以深层的哲理性结构贯通着深层的技巧性结构。[1]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卫风·氓》的诗旨是“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2]据此,《氓》的结构可划分为两个层面:“自叙其事”多方面、多维度叙说,展现婚变过程,表露情思,是结构之技;“以道其悔恨之意”背后蕴含的
语文的整合,可以贯穿起不同的文本。比如庄子的《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再如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一、“鬼斧神工”实人力 (1)格非的长篇小说《望春风》(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里有这样一句话:“同彬将这一切归因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修复力,可在我看来,真正的魔术师,正是雨后湛蓝如洗的天空。” (2)《语文学习》2023年第4期“读书栏目”刊载了顾静静老师的《于富春江畔遇台风》,文中也用到了“鬼斧神工”: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概述内容题都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命题者构拟错项时,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分析概括中,夹杂一两处似是而非的表述作为干扰。为此,探究命题者设计干扰的方法,可以为考生准确、快捷地解答打开突破口。透视考题,其设计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误释词义 在对文言词语的解释上设计干扰。常常是不结合语境,而按照字面可能派生出的另一种意义对某些词语作解释,从而导致概述错误。如2023年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必考题。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常见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将原文中的每个字直接译出,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应,主要运用保留法、删除法、换词法、组词法等,考生对此比较熟悉,这里不做赘述。意译,是指不便直译时,则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按照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字字落实,不要求与原文一一对应。与直译相比,是否采用意译法需要根据语境作出准确的判断,翻译也比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是一个新的重大提法,从打造“美丽乡村”转向打造“和美乡村”,不仅要“美丽”,还要“和谐”;不仅追求“形美”,更追求“神美”;不仅塑形,更要铸魂。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唐惠忠老师带着学生读课外作品,创造了一种新颖生动的导读方式——互动批注,这篇对汪曾祺小说《熟藕》的批注,即为一例。 互动批注有多个层次。学生的“自由批注1”,是学生自由阅读心得的集萃;教师的“示范批注”,除了提示文本的精彩之处外,更侧重于提出引发学生对作品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由此,又引出“学生二次批注”和“学生自由批注2”:前者,是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思考与回答;后者,是学生再一次独立阅读作品的新发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底色指打底作为衬托的颜色,具有奠定基础和确定方向的作用;亮色是亮度较高的颜色,具有强调重点和突出特点的作用。青春的底色各有光彩,青春的亮色耀眼夺目。绘就底色,突出亮色,青春才可能更出色。 请以“青春的底色与亮色”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过冬 红柯 一群群雪片静悄悄伞兵似的,拖着胀鼓鼓的白降落伞来到老头身边。①屋上屋下全是雪,整个冬天就这样被大雪白净的翅膀驮到地上。 车子摇摇晃晃开到老头家门口,儿子从驾驶室跳下来,进大门。 “爸,大雪天你跑哪去了?” “我在路上转转。” “我怎么没看见你?” “我跟雪待一起你当然看不见。” 吃饭时儿子叮咛爸爸不要出去乱跑,不要待在雪地,那
春雨连绵的日子里,我迎来了月假,更让人高兴的是,周五中午难得地看到了一朵阳光。它绽放在云间,金黄的小花似的,喜眉笑眼地开着。又像是一只小白猫。它是蹑手蹑脚地想要跟着我回家吗? 我晃了晃手里的钥匙,这朵阳光轻轻地动了动,伸伸懒腰,一歪头,跳到路旁的一丛灌木上去了。它调皮地卧在嫩绿叶片的脸蛋上,给它染上一层鹅黄。后来,它跳到我的行李箱的拉杆上,又跳到凤凰花木上。凤凰花木的树枝光秃秃的,冬天的冷气还没
近日,奥运冠军杨威以“离经叛道”的方式火上热搜。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上小学一年级的双胞胎女儿在家学习,不去学校上学。此事一经媒体曝光,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有些网友为这个做法点赞,认为让小孩“在家上学”既可减轻家长接送和作业打卡等负担,也可让孩子从“内卷”中解脱出来。既然人家有条件“在家上学”,为啥一定要去学校上学呢?我认为,放弃学校教育很不明智,不可一味追捧,要科学衡量其利弊。 诚然,
教育最好的形式是怎样的?相信一千个家长心中会有一千种答案。近日,奥运冠军杨威做了一个尝试,让上一年级的双胞胎女儿不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接受教育。对杨威的这种做法,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耽搁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却觉得这种类似“私塾”的教育为教育形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教育本来就不应该只有学校教育一种面目,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未必不可。 回溯历史,为适应工业革命大工厂生产,普鲁士德
夜里,我终于梦见您了。您躺在竹椅上,身旁的薄荷丛及膝,你右手握着那把大蒲扇,有节奏地扇动。清凉的薄荷香自鼻孔钻到肺里、心里。我却故意问您:“这是什么呀?好香!” “这是薄荷呀!”您轻轻地摘下一片薄荷叶,放在我的鼻梁上,那小小的精灵就在我的鼻尖上轻轻舞动起来。 我们都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醒来却发现枕头湿了一大片。 奶奶,我要回去看您。 回乡的路途不远,但尽是山路。终于到了,那满院的绿精灵在阳
那天,我读到了宋朝诗人胡时中的《清明行》: 忆昔父母康健时,清明携我上丘垅。 如今清明我独来,却将小儿拜先冢。 凝情东风泪满衣,江山虽是昔人非。 儿儿问我悲何事,此意他年汝自知。 那质朴的语言和无限的伤感,深深地打动了我。 有时,我会为西斜的红日暗自嗟叹,怀想下午明媚的阳光,遗憾没有出去好好享受一番;有时,我会为片片落红黯然神伤,忆起鲜花正艳的时节,没有深深地吸一口气,让馥郁的花香沁入
人世间熙来攘往 在生命的长河上 谁能伴在我身旁 如果没有一个渡口向我开放 那就自己造船与桨 驶向远方 放纵地远行吧 不要怕别人说你狂妄 你的船桨 应在生命的洪流中激荡 又怎能去忌惮眼前的骇浪 谁的人生 容不下一次激昂 (指导老师:陈丙芹)
鸳鸯是种水鸟,体形比鸭小,常栖息于池沼上。原本雄鸟称为“鸳”,雌鸟称为“鸯”,现在大部分人已经习惯用“鸳鸯”一词来称呼此类水鸟,而不再雌雄分称了。 晋朝崔豹的《古今注·鸟兽》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疋”即“匹”,“疋鸟”意为成双成对生活的鸟。人们见到鸳鸯常雌雄形影不离,因此认为鸳鸯飞则比翼,游则同戏,栖则交颈而眠。人们延伸想象,认为鸳鸯一旦丧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