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要阐述事物,必须首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唯有下工夫去观察。”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把无意观察转化为有意观察,就会常有新的发现,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步入初中的校门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生活: 我们发现,初中的校园环境与小学相比,有显著的变化。这里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教学楼高大气派,操场上绿树成荫,文化长廊营造出浓厚
· ·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描写某一事物的外在特征或内在品质,间接比喻、映射人物的品格或群体形象的写作手法。其本质在于建立“物”与“人”之间的象征性关联以具体可感的物象,传递抽象的个性特质,从而增强文章的含蓄性、感染力与思想深度。 「教材品读」 袁鹰的《井冈翠竹》一文,借井冈山的翠竹喻井冈山的人民,是借物喻人的典范之作。《井冈翠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井冈
「文题亮相」 我们先来重温一些古代名人读书的样子: 孔子读竹简书,把串连竹简的熟牛皮绳都磨断了几次;车胤家境贫困,夏夜借助萤火虫的光照着书本来看书;孙康没钱买灯油,夜晚映着雪光在雪地里读书;宋濂因为家贫买不起书,就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甚至在大冷天抄书,他到百里外访师求教时,四肢都被冻僵了最终,他们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现如今,我们读书的环境和条件都已得到极大的改善。现在的你,读书时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句歌词:“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让我们想一想,在讲聊斋故事、听聊斋故事时,为什么我们心中总会像歌中唱的那样,激荡着一种别样的情绪? 「文化讲坛」 爱听秋坟鬼唱诗 谈谈《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设置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指小说中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如果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比作是演员,那么故事情节就是让这些演员大放异彩的舞台。蒲
在时光长河不息的奔涌中,总有一些城市如同星辰,在记忆的穹顶上始终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们或许是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千年文脉的历史名城,或许是霓虹璀璨中跃动着创新脉搏的新兴都市…每一道城墙的纹路,每一扇窗柅的光影,都镌刻着独属于它们自己的精神密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座座城市,一起品味城市的精神之韵。 「时文选粹」 最忆是鄂州 阮靖 也许我会忘记很多地方,但是一定不会忘记鄂州 鄂州市,位于湖
学习之余,我总喜欢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中任意翱翔,去感受生活带给我的无穷乐趣,去感悟平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真谛。于我而言,生活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妙不可言。 挥汗球场 夏日黄昏,凉风习习。我经常约几个知心好友找一个僻静之处,挥动羽毛球拍,让球飞舞。看着它越过球网从高空俯冲而下,我总能感受到海燕搏击风浪的快感。当我用力地挥起手臂,对着羽毛球“迎头一击”时,便能感觉到自己的每一根神经都兴奋得颤抖。是它的
一个夏日的黄昏,微风送来远方的凉意,消解了些许暑气,让人感觉清凉又舒爽。 “鲜榨果汁,好喝不贵的果汁!小朋友,你想喝点什么?”街边卖果汁的老爷爷朝我招了招手,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笑容。“我要一杯西瓜汁,谢谢爷爷!”我昂起头,笑得灿烂。“好的,现在就做!”老爷爷微笑着拿起西瓜,麻利地切好,又用力压下榨汁机,他的动作连贯,毫不含糊。 “真甜!”西瓜汁非常清爽,让我觉得,这就是夏天的味道。然而不知从
家是什么?是吃饭时的欢声笑语,是遇到困难时的风雨同舟,是犯错时的互相包容。在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窗外的树被狂风吹得摇摇摆摆,地上的小草也被雨水打得东倒西歪。听着窗外的雨声,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此时,我觉得自己像是被无数的虫子叮咬一般,浑身痒得厉害,即使是用手抓挠也无济于事。“该不会是生病了吧?”我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挣扎着打开台灯。只见胳膊上、胸口上长满了通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古老文明。它孕育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挺过了大自然的灾害,抵挡了侵略者的铁蹄,推翻了压在头上的重重大山,让“中国红”在神州大地上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忆往昔,那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展未来,那将是一段永不停歇的征程。 让我们铭记英雄坚定的信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他的精神早已与白山黑水融为一体。在条件艰苦、重兵围剿的情况下,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当日寇如潮水般从
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平常却又很特别的树。它不是名贵的树种,结出的果子味道也很寻常,但于我而言,这棵树承载着我童年最为珍贵的记忆,是我生命里难以磨灭的印记,是平凡日子里的永恒光芒。 小时候,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奶奶家的小院里就会热闹非凡。邻居们常会登门,奶奶的脸上总是挂着热情的笑容,大方地与他们分享着树上的果实。但是对我,奶奶却显得格外“小气”。枝头那一个个绿油油的果子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让年幼
我抬手翻开那本书,看着里面夹着的剪纸,有些线条十分生硬,有些却灵动流畅。我的目光在它们身上一一扫过,忽然觉得有一束光照耀在我的身上。 小时候的我不够出众,相貌平平,也没有才艺傍身。当别的同学站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或是放声高歌时,我只能在一旁呆呆地观望。或许是这份自卑,让我从小就不爱与人交流,直到我遇见了剪纸。我尤其爱看老一辈人剪纸,熟练的技法、复杂的花纹,成了我记忆中一抹挥之不去的色彩。 长大后,
[写作内容]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3.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
《黄河大合唱》由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洗星海,于1939年3月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共同创作完成。它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被历史检验为永不褪色的经典。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黄河大合唱》简史》一书的横空出世,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言。 这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内容包括《黄河大合唱》的词、曲在民族危亡之际相识并决定创作这首乐曲的经历,《黄河大合唱》首演的
[铭记历史]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我们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手同心,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守护人类和平家园,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铭记历史是为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纪录片重溯那段改变世界格局的东方抗战传奇。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想铭记先辈奋斗历史的学子,都能在影像中触摸到民族记忆的厚重肌理,传承那永不磨灭的伟大抗战精神 民族的号角 作品类型:纪录片集数:4集每集时长:25分钟 纪录片把《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史放到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以聂耳、田汉等革命先驱为主线,讲述了国歌从诞生到
80年光阴流转,中国从积贫积弱蜕变为腾飞的东方巨龙,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血与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如今,伟大抗战精神已深植民族血脉:视死如归的气节,在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续写担当;百折不挠的信念,在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里绽放光芒。 80年后的今天,纪念并非沉溺苦难,而是让和平年代里仍能警钟长鸣;传承并非复刻历史轨迹,而是以团结奋进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当我们接过英雄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