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中国出现了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的现象,集中表现为物价低迷、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景气度不足、失业率回落仍不明显。出现这些现象,除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需求不振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在化债压力下地方政府支出过快缩减,这不仅导致政府部门去除对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后的实际需求显著下降,更是挤压了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为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忧患意识,全力避免因经济长期处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强调理论研究必须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而系统集成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方法论。从逻辑和实践来看,系统集成方法论集中体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载体、主体、机制之间存在着嵌套关系,且这四者内部也存在不同组成部分的紧密关联,可以从目标—载体—主体—机制“四位一体”视角来
摘 要:国家科研机构的持续深入改革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需求,国家科研机构须立足“四个面向”,坚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功能定位。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不清晰,创新活力难以释放,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创新网络中与其他创新参与者协同性较差。应基于“有为政府”的“一主多元”非均衡网络化
摘 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中期预算改革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目标的理论联系,分析中期预算框架提高财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期预算改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作为推动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集聚生产要素、发挥驱动作用、重构治理方式、畅通信息渠道、更新发展路径,推动乡村在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成、乡村治理联动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技术所包含的技术要素、技术原理、技术规范与乡村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度融合,使乡村各领域呈
摘 要:当前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部分大型企业与处于“数字+企业”机械组合阶段的多数中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数字化转型“马太效应”。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冲击与组织响应两类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并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式、生态共建式和资源整合式三种基础模式及其应用思路。以政府顶层设计为指引,以行业规划推动为支撑,以企业组织
摘 要:推动“补链”“延链”“强链”是产业链韧性提升与产业链安全构建的关键,而这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广泛参与和规模化应用。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典型代表,势必会对产业链韧性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多维度构建并测算工业智能化指数,利用样本数据定量检验工业智能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这一作用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要素高效配置及知
摘 要:基于中国2008—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度及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度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内循环发展水平以良好态势提升,而外循环发展水平较低且增速缓慢,抑制了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实证结果表明,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能够
摘 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微观层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在阐述利率市场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逻辑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随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显著增加,且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提升;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摘 要:将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外生冲击,利用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其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受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影响的企业,受影响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并且这种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供应链集中度高、研发强度大、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机制分析发现,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主要通过减少低质量创新和降低企业违约
摘 要:厘清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设计逻辑有助于完善政策内容、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设计的多层次嵌套模型为相关政策的系统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借助该模型,选取23份国家级和30份省级相关政策文本,将其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法置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内进行嵌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政策设计遵循“宏观治理安排—中观政策制度设计—微观操作性计划”这一多层次嵌套逻辑,即政策目标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