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晓燕教授是辽宁省名中医,从事肾内科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且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马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病位在肾络,肾虚为发病基础,风邪、湿热、瘀血蕴结于肾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治疗提出补肾固精,兼顾肺脾以治其本,祛风散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治其标。从整体观念论治本病,并附临床案例。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整体论治;病因病机;治法
摘要:胃痛作为脾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吴宗柏教授诊疗胃痛时,认为胃痛初期病因较单一,日久常因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成为久痛之疑难病证,常与情志失调有关,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吴宗柏教授临证重视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治养结合。在用药方面,吴宗柏教授以传统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理论为主导思想,并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注重调理虚实,平调寒热,主次分明,内外结合。 关键词:胃痛
摘要:尤建良主任认为,脑胶质瘤属中医学“脑瘤”范畴,该病病位在脑,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脑髓失养,标实总责为痰,上扰清窍。尤主任根据辨证,从风痰、热痰、瘀痰、虚痰等证型入手,灵活选方用药,随症加减变化,以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关键词:脑胶质瘤;尤建良;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
摘要:总结姜丽娟教授临床运用“脾肾互资,因时制宜”思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经验。姜丽娟教授认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需辨因施治,辨明病因后,不应急于再次妊娠,对患者进行扶正祛邪,去除病因,同时促进患者身体胞宫机能恢复。随后在患者的经期进行养膜、滋养卵泡发育、助孕周期性调治。患者孕后即刻积极固肾安胎。整个治疗中,内外同治,脾肾互资,因时制宜,共奏养膜助孕安胎之效,以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终末妊娠结局。 关键词:
摘要:汗证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病证之一,异常汗出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会继发其他症状并加重冠心病病情进展。冠心病汗证多由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阻滞,扰乱心神,致使摄汗异常。“汗为心之液”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汗血同源,皆由心所主,汗液之排泄离不开心之调控,故治汗须治心。运用益气、养血、温阳、滋阴、化瘀、消痰、安神等方法治疗冠心病汗证。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汗证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高中医药辨治此
摘要:鼻为呼吸之门户,与肺相连,是肺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外邪侵袭肺脏的主要途径,《素问·金匮真言论》言:“开窍于鼻,藏精于肺”,鼻部的症状与肺休戚相关。而鼻鼽是以鼻部症状为主的疾病,其发病与肺的功能失调密不可分。且寒邪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寒性鼻鼽在临床上极其常见,所以对寒性鼻鼽的系统剖析格外重要。基于“肺开窍于鼻”理论阐释了鼻鼽因寒伤肺而发于鼻的发病机理,并对寒性鼻鼽进行了主症辨析,
摘要: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生活压力增大,现研究表明与情志密切相关,且肝主情志,调畅气机,本文以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切入点,与西医“肝肠轴”理论相结合,探讨从肝论治功能性便秘,为功能性便秘的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肝与大肠相通;功能性便秘;从肝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5)03-0024-05 便秘多以大便次数较少,大
摘要:在当下这个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精神与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抑郁及焦虑障碍等属祖国医学中的“郁证”范畴,中医药由于其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表现不同的患者以个体化治疗,常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五脏郁”理论来源已久,源于《内经》,后世医家孙一奎对其进行阐发,融合六郁等病理因素相结合辩证,使得辨证更加严谨,提供更加全面的谴方用药依据。 关键词:郁证;五脏郁;中医学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