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全球普遍关切,中国“双碳”目标下限制CO2排放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及立法规制需要采用赋予权利的方式。该研究将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交易与财产权利的规范结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论证碳排放问题市场治理的本质,即排放行为的权利化过程。研究发现:①当碳排放作为大气利用方式被负载了道德因素的价值内涵,即生态环境要求,大气上财产权的构造需要扩展财产概念的法律意涵,
摘要 绿色创新是脱碳之源,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但市场失灵常常导致其供给不足,需要宏观政策给予必要的引导。那么,碳市场政策能否有效推动经济体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循理方能事成,该研究从企业投资视角构建碳市场推动经济体低碳创新微观驱动和绿色转型宏观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为验证碳市场下企业早期投资行为的动态特征,作者基于中国2000—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建立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进行实
摘要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不但给全球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实体企业也受到多维度的负向影响。科学度量并缓解气候风险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冲击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该研究以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法刻画企业面临的气候风险,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气候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①气候风险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
摘要 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和竞争的新领域。绿色贸易不仅是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条件。该研究基于2005—2019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细致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国绿色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绿色产品贸易,使得绿色产品出口额提高1
摘要 自2019年欧盟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重提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以来,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分别形成不同的欧盟CBAM提案,反映了不同机构对欧盟CBAM的关注重点,以及欧盟CBAM未来发展趋势。该研究在充分解读各机构欧盟CBAM提案的基础上,系统比较了不同欧盟CBAM提案在征收时间、对象、范围、价格等方面的差异,研判了欧盟CBAM未来发展趋势,并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研究
摘要 在能源低碳转型和供应风险冲击的双重影响下,天然气供应安全对各经济体实现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为探究风险频发背景下天然气供应安全问题,该研究首先基于天然气贸易数据构建全球天然气供应网络,通过计算机仿真并运用逾渗理论识别全球天然气核心供应网络。其次,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改进级联失效模型模拟风险传递的动态过程,明晰风险传递路径。在此基础上,量化核心供应网络中主要天然气供应经济体减少供应
摘要 随着数字要素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数字产业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均会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因此,基于能源“双控”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该研究首先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3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该指数对能源消
摘要 减排是基础,增汇是保障,农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力所在。为探索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该研究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碳补偿率,运用点度中心度、隶属度模型和Moran's I 分析其空间分布、空间辐射和空间集聚格局;进一步结合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空间收敛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农业碳补偿率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
摘要 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提高牧户适应能力,激励其采取适应性行为对稳定家庭生计,维护草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内蒙古和青海两省(区)牧户微观调查数据,揭示信贷约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而以购买畜牧保险、补饲和非农就业为重点,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信贷约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及其适应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摘要 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和更深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该研究以ISO 14001环境标准为准绳,创新性地构建了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评价体系,并运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了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①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表现为“就业促进效应”。②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就业促进效应是通过经营风险机制
摘要 当前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公共健康产生重大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空气污染具有空间溢出特征,空气污染对公共健康的损害也因此具有负外部性。那么,作为污染的重要约束机制,环境规制能否改善公共健康?其健康影响是否具有正外部性?尚缺乏有力的经验证据。作者基于1998—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摘要 以短贷长投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不足已严重制约了企业持续绿色创新,并阻碍了其绿色转型。该研究采用交互项模型,利用中国2011—2021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和城市数字金融指数,分析数字金融在缓解短贷长投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不利影响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发现:①短贷长投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持续绿色创新能力,而数字金融的发展则可显著缓解短贷长投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不利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摘要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举措,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黄河流域具有显著的资源、生态和区位特殊性,需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在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中的作用,该研究选取黄河流域2009—2021年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从调节作用和门槛效应的视角研究环境
摘要 目前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程度不高,生态产品生产的内生动力不足,厘清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关系和关键问题对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视野和长远视野,通过对文献资料、政策和实践进行归纳,系统剖析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促逻辑,讨论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辩证关系,总结出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研究得出:①森林生态
摘要 相较于一般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生态安全”因更加突出的底线控制思维与短板效应视角而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缘于生态安全尚存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的学理困境,“保障生态安全”虽在环境立法中提出,但未能具体且充分展开。实现“保障生态安全”在环境立法的表达完善应首先明晰生态安全的现有表达分异,并对其内涵与定位作出明确。鉴于生态安全必须从区域尺度衡量的基本特性,以及现有环境法律体系由基本法和大
摘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更是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所体现的是由传统的特色产业向以新时代的“土特产”为抓手的高质量的特色产业转变,以及由以往仅追求经济效益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协同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自身特征呈现出与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及需求的内在一致性,一方面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始终与新型农村集体经
摘要 数字新基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对于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09—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熵权法测度指标并建立计量模型,从城乡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等多元化视角入手,立足融合型和创新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及其各分维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提
摘要 “粮改饲”补贴政策主要是通过补贴农业企业撬动农户生产方式改变,以达到农业调控的整体目标,目前鲜有文献研究此类补贴模式对农地租金的影响。该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粮改饲”补贴政策从养殖企业传导到农户进而影响农地租金的传输机制,然后利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县300村4 384户5 894个地块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粮改饲”补贴政策对农地租金的影响及
摘要 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失地农民市民化转型的完成度,而土地发展权配置对市民化内涵演变至关重要,因此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与失地农民市民化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既有关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研究普遍认为需要增权于民,但却难以解释为何部分地区失地农民土地权利密集与市民化转型迟缓同生并存的现实。基于此,该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珠三角城郊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证土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