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居宣长的“华夷秩序”构想强调国家之优劣先验地决定于国家本身。其构想以“神国日本”为先验性根源,以日本持续“泰平”为表征,以兰学知识为佐证,强调日本不仅优于中国,还是世界“万国之宗”,并且不排斥使用武力来实现。表面上,这一构想似乎摆脱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展现了日本价值的伸张与独立。实际上,它仅仅是置换了中日之间的“华”与“夷”,用“神道”取代“圣人之道”,在逻辑框架中仍旧坚持“尊内卑外”
[内容摘要]江户时代知识人对于“家”的礼法认知,建基于朱子《家礼》。基于稳定幕藩体制和巩固身份等级制的需要,江户幕府“独尊”朱子学并奉其为“官学”。知识分子在推进《家礼》日本化的过程中,重新解构以德川幕府为中心的武士集团政治,使其更加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现实的需要。通过重建以“血缘”为集合的“家”单位秩序,借助幕藩制度,让“血缘集团”秩序作用于“家职国家”。“孝悌”作为人伦日用之礼的核心主张,以孝亲
[内容摘要]明治维新后,日本以“日清提携”思想为基础与中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在法律上确立了与中国平等的地位。曾根俊虎在“日清提携”思想的粉饰下多次来华,以“兴亚”之名行“兴日”之实,其思想包含两条主线:表层逻辑强调中日“唇齿”关系以及共御欧美的必要性;深层逻辑是将中国纳入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秩序中,具有强烈的“日本中心主义”。虽然曾根对“日清提携”思想的实践促进了中日民间亚洲团体的产生,但他的“
[内容摘要]近代日本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是专门从事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学校。在其存在的30年时间里,可以分成松本龟次郎时期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日华学会经营下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以及东亚学校三个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对该校各时期的办学宗旨、人事构成、经费来源、教务教学等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揭示其学校性质及嬗变原因。 [关键词]近代;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校性质;嬗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内容摘要]1940年韩国临时政府迁址重庆,先后两次修宪并制定《建国纲领》,明确战后建立主权独立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心。重庆时期的韩国临时政府通过宪政立法和集中军权,加强对内主权的重塑和稳固,同时将实现民族独立、获得政府的国际承认和建设武装部队确立为基本外交方针,致力于通过“承认外交”获取对外主权。然而,“临时政府”的特殊身份和“革命宪法”所构建的主权具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加之各大国基于自身
[内容摘要]希罗多德作为西方的“历史之父”,其重要著作《历史》堪称西方古典时代的记忆“丰碑”。在书写神意时,希罗多德对神意的态度是复杂的,认为其兼具“权威性”与“伸缩性”;同时,他将神意的“因果关系性”与“道德寓意性”视为历史解释的重要依据。《历史》中,希罗多德顺从时代需要,借助社会记忆,依据当时的文学传统与戏剧手法,借由“形而上学”的框架,将神意建构为与希波战争并存的一条隐形主线。 [关键词]
[内容摘要]在加洛林时代,贵族领地事实上世袭继承的现象长期存在。秃头查理及其之前的加洛林君主在贵族领地世袭继承的问题上一直拥有决定性的权力,但在秃头查理崩逝后,加洛林王室衰微,在此问题上无法像此前那样施加决定性的影响。《克尔西敕令》在贵族领地世袭化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开创性的突破,而是对于以往既成历史事实的一种承认,故而,不宜夸大它在贵族领地世袭化问题上的作用。 [关键词]《克尔西敕令》;西法兰克
[内容摘要]15—18世纪,英国开始进入“转型时代”。其土地关系、阶级关系、商品经济、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经济区域中港口一腹地的相互关系也随之改变。诺里奇是英国传统农业产地东盎格利亚地区中最重要的内陆腹地城市,外港大雅茅斯是著名的渔业中心。中世纪时期,外港大雅茅斯依托渔业中心的地位,更多地承担农产品贸易的职能,是此时港口一腹地关系的中心;近代诺里奇的毛纺织业逐渐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其腹地工
[内容摘要]以政教分离为核心的世俗化进程为墨西哥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其中教育成为该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19世纪,独立后的墨西哥在教育世俗化改革进程中经历了理念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巩固以及世俗教育体系的建立等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世俗化被正式纳入全国教育法律文件及墨西哥宪法中,成为国家教育的首要原则及纲领,开启了墨西哥教育史上的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尽管该时期存在诸如联邦体制造成的政策执行
[内容摘要]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美国实施的代价最高昂的海外军事干预行动。为保障战争升级战略,约翰逊政府通过兵员征召政策和军人保障政策调动青年积极参军入伍。同时亦通过演讲、宣传册、新闻报道等途径,把美国描绘成“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际秩序”和“捍卫自由”的斗士。上述举措在激发美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参战热情,增进美国民众对越南战争政策心理认同的同时,也存在过度美化美国国家形象、夸大美国军事行动的正义性等问
[内容摘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视角下,二战后美苏经济关系由合作走向脱钩存在一定程度的历史偶然性。战时美苏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过程中的合作与妥协为战后美苏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战后美国将贷款援助作为敲打苏联的经济杠杆,导致苏联最终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反击美国。苏联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大影响有二:其一,刺激美国主动采取与苏联经济脱钩的战略;其二,赋予了美国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成霸权性货币体系的权
[内容摘要]西安隋墓出土数件在驮囊位置绘有“二人扶醉翁”艺术造型图案的陶骆驼。对此醉翁的身份,有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赫拉克勒斯、西勒诺斯或萨提尔、古印度财神俱毗罗等说法,又以狄奥尼索斯和西勒诺斯两种说法为主。本文无意重述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而侧重于希腊酒神文化的东传、酒神形象和西勒诺斯形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补充现有研究的欠缺之处,以肯定该醉翁的身份原型是西勒诺斯。 [关键词]隋墓;骆驼俑;酒神
[内容摘要]在整个明治时期,“东方国家”埃及一直出现在日本的政治讨论之中。从19世纪70年代起,为解决领事裁判权,日本人开始关注埃及混合法庭并逐渐深入了解埃及;在英国占领埃及之后,汲取埃及亡国教训,避免成为第二个埃及的需求推动着埃及亡国史在日本的流传。日本在相继赢得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开始从汲取埃及的惨痛教训演变为关注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模式,并从中汲取经验。总的来说,日本对埃及的认知随着自己
MotooriNorinaga's Conception of the“Hua-Yi Order” Liu Li MotooriNorinaga's conception of“Hua-Yi Order”emphasizes that the quality of a country is determined a prioriby the country itself.Amongthem,“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明兵教授所撰之《日本禅僧“脱佛入儒”历史过程研究》于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以“脱佛入儒”和“儒佛”关系为切入点来透视和把握日本中世向近世思想文化形态的转变过程,即日本中世以佛教为主的思想形态如何转变为近世以儒学为政治意识形态或儒学、兵学、国学、神道等思想流派共存的“复数”性的思想局面。具体而言,在该过程中,朱子学东传日本的具体时段、途经、东传文献,所
2024年5月19日,第二届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交流会暨“文明交流与传承”青年论坛在北京金龙潭大饭店举行。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张勇安、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长云和历史学系系主任郭丹彤教授等近二十位老师出席了本次会议。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晏绍祥教授、梁占军教授、刘文明教授、夏继果教授和姚百慧教授等近二十位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中,首都师范
《外国问题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世界史领域学术期刊。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季度末出版。自2016年改版为历史类期刊以来,本刊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021年成功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刊载东亚、欧美和其他国家的历史问题及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世界史研究提供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办刊方针:尊重学术传统,凸显学科特色,汇集中外学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