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治理中的阵地作用,文化和旅游部于2023年9月6日发布了《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此为契机,我们组织了本次笔谈,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就此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创新发展略尽绵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治理中的阵地作用,
2016年,为研究农家书屋建设和服务情况,我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本服务均等目标下西部贫困县公共图书馆财政保障研究”(批准号:15BTQ029)〕课题组一行,来到了地处陕北吕梁山区的榆林市米脂县姜新庄村,这里曾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有记载的“农民图书馆”。 榆林市米脂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谷物命名的县,境内有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等名胜,素有“美人县”“文化之乡”“小戏之乡”的美誉,中国民主
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身处服务老百姓文化需求的第一线,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文化站和同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也一直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例如,在部分区域“被合并”“被虚化”“被取消”;又譬如因为人、财、物等保障条件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服务效能等。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并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两个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应运而生,这对于肩负着乡镇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职责的乡镇综合文化
1 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于2023年9月6日印发的《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提出了四方面十三项主要任务,其中第10条,明确要“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明确了方向。在推动乡镇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嘉兴市图书馆一直在摸索适合当地的服务模式,2005年开始,嘉兴市坚持“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原则,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模式”,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单体图书馆服务形式转型为数字与纸质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全媒体、体系化的现代图
“十四五”期间,陕西省提出了打造文旅“艺术链、产业链、服务链”、加快推进“文旅强省”建设的发展目标。其中,做大做强公共文化“服务链”,构建布局均衡、设施完善、供给多元、服务高效、协同共进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为“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贡献了陕西经验。 1 主要做法 1.1 开展示范镇(街)评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6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浙江把“千万工程”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乡镇图书馆(室)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位“准”基层工作者,我想就如何破解其“资源分散、保障不足、效能不高”等问题,构建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