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日子如流水般从身边穿梭而过,2024年即将过去。 2024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共同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共同聆听60年前那一声震天巨响,共同感受巴黎奥运中国健儿新时代新风貌的成功喜悦,共同见证东风快递在太平洋海域的使命必达……这一年,尤其令我们振奋的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政策方面的一次伟大尝试,为后来的土地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制定土地政策的背景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惨遭失败。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建立于各连队的列宁室是当时红军基层在正式的课堂之外开展文娱活动、进行思政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场域之一。1933年,时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徐特立在《关于建立和健全俱乐部的组织和工作》中明确指出:俱乐部领导下的列宁室在红军中已然成为“教育群众的政治文化的中心”。 一、列宁室的工作形态 列宁室
红色文艺是中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战争时期的红色文艺是对中国革命的真实再现,如今红色文艺仍然延续中国革命精神,并且不断被挖掘创新,努力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 一、红色文艺政策:有效宣传教化、扫盲明辨是非 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创建的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了让一般民众了解与认识苏维埃,方志敏认为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更加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红医精神发源93周年(学界认为,红医精神生成起点应追溯至1931年11月,毛泽东指示红军军医学校要“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首次提出“红医”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长征精神和红医精神不仅在形成的历史背景
“红医”是“红色医生”或者“红色医疗”的简称。最早提出“红色医生”概念的是毛泽东。1931年冬,中革军委创办红军军医学校,毛泽东为学校制定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从红军时期发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积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内涵,红医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一、红医精神的内涵 红医精神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驱动下,文化自信意识的树立成为社会共识,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民族智慧、文化结晶,通过科学提炼与转化,可成为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养分,激活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感,进而形成文化自信意识的根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唤醒文化自觉认知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的前提在于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