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问题事关中国重大核心利益, 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也是中美博弈的焦点。长期以来, 美国通过涉台法案的形式为其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 并不断试图拓展台湾所谓的“国际空间”, 对台海局势、 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为反制美国这一行径,需以国际法为视角和切入点,对美国涉台法案的历史渊源、 立法概况、 法案实质及其背后所体现出的美国霸权主义干涉策略展开梳理,建立一套行
摘要: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数据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数据的利用,而数据安全是妨碍数据利用的最大变量。数据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研究范畴。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为非传统安全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帮助分析数据安全问题如何从信息技术问题上升至全球性的安全议题,并对全球数据安全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展开评价。全球数据安全化虽然使数据安全威胁得到
摘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平台既是数据要素的加工者,同时也构成了支撑数据要素交互的多边市场。在互联网去中心化发展与技术外包盛行的双重背景下,平台业务的相互嵌套导致了传统“纵向一体化”的规模实践向超文本化运营范式的转向,数据合规成为平台稳健发展的硬性要求,使得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合规逐渐处于失衡状态。平台数据合规可遵循“三步走”路径:首先,以交互样态为基础协调平台企业数据利用与个人数据保护之间
摘要:缘于动产易移动、难以特定化等特性,动产抵押因此采纳“人的编成主义”“声明登记制”等登记构造,动产抵押物若转让,抵押权人行使追及权以保障抵押权益,将面临法律与事实层面诸多困境。为应对抵押权益保障的困境,首先应规范确立抵押权人对于担保的信息提供义务,完善抵押物流转中抵押人通知义务履行及其责任追究的机制,警示抵押权人及时办理变更抵押人的登记,以此尽可能确保追及力可得实现。若追及权不得行使,价金物上
摘要:我国《民法典》规定在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由村委会担任遗产管理人,使之成为负有履行遗产分配和债务处置职责的主体之一。各地在执行这一新制度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题,主要涉及立法内容与配套机制方面。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不断总结经验,并通过相关程序,从立法层面或者司法解释层面明确村委会在遗产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与权限,规范村委会担任遗产管理人的确认或者启动程序,构建履行遗产管理职能
摘要:从民法典结构由形式体系与价值体系组成的重要特征来看,我国《民法典》确立的人身权利立法体例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人身权利构成理论,可通过《民法典》立法志趣而演绎、证成“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利”;这有助于促进《民法典》价值体系的创新。由此能够强化作为上位概念人身权利的总体关怀,并突破现代民法注重人格权而轻视身份权利的保护倾向;体现了人身权利作为民事权利首要内容的主要灵魂,突出其构成新式人身法“
摘要:既要保护未成年被害人也要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表达,属于对双向保护原则的形式化解读,并未准确把握双向保护原则的实质内涵。“保护”并不是大而化之的抽象叙述,而是紧扣具体场景的利益抉择。保障被告人权利本属现代刑事司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基于限制国家刑罚权与保护公民权的当然逻辑推演。双向保护原则中的保护未成年被告人也契合此种含义,只不过是特别增加了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矫正需求。但双向保护原则的涵义不止于此,
摘要:网络暴力问题愈演愈烈,成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正常发展的阻碍。《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研究》一书有效填补了当前网络暴力法治化治理的理论研究空缺,并为网络暴力治理的司法实践提供参照指引。该书基于系统性视角推动网络暴力全局性治理,明确政府、平台与公民的各自权责,并在网络暴力治理过程中推动法律体系完善。这不仅要求全面完善实体法,还要求尽可能简化程序法,从而提升网络暴力案件的处理效率。在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设置,承担着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的职能。律师辩护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屏障。通过审判实践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对立紧张关系。认罪认罚案件中独立辩护的恣意行使将不可避免对案件审理效率带来实质性损害,进而影响该制度的有效施行。在保障律师庭前有效参与等配套制度完善的基础上,独立辩护应当有所限制,进而推动形成广泛司法共识,推动形成立足于认罪认罚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