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都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修课”。从近年来的文献与实践来看,研究者愈来愈体察到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之间存在交集和并集,且着手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国际传播研究聚焦全球文化新秩序、国际传播新秩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和知识需求。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研究在思想史渊源和实践基础上都有许多共通之处,特别是区域国别学知识生产的自主意识、问题导向、在地
【内容提要】在政策议程和实践进程的联合驱动下,国际传播工作经历着从简单的“走出去”转向深度的“走进去”的思维转换,进入从形象建构的自我投射到关系建构的间性传播的新阶段,区域国别学为这一转换提供了视野启示和知识资源。探讨区域国别学视野中的国际传播研究,首先要立足二者的学术脉络,厘清区域国别学中的国际传播维度和国际传播研究内的区域国别元素;其次,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区域国别学中借鉴形成对象化的国际传
【内容提要】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研究虽属不同学科领域,但从历史渊源、学理基础、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来看,有较多共通之处。区域国别研究可以借助学科交叉视角帮助完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助力实现精准国际传播,而国际传播研究能够推动深入了解目标对象国的受众,剖析对象国的媒介效用,进而丰富区域国别研究内容。国际传播要推动理论创新,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应当强化跨学科融合,借鉴多学科理论和方法,
【内容提要】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的融通互鉴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现实需要,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学科交叉的人才储备和平台建设的不足,对彼此领域内研究成果的生搬硬套和工具化利用,以及在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不平衡性和缺乏精准性等。因此,有必要在推动二者之间的交叉互通时,以二者同为交叉学科的发展共性为背景,互鉴学术成果;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抓手,强化现实需求;以二者各自的典型对象和重
【内容提要】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研究是认识世界和沟通世界的两大学科,曾被视为“帝国产儿”与“战争产物”,有着负面性的历史遗产,有必要正本清源。我国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研究方兴未艾,是出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相互理解良性互动的现实需要,肩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使命。在应对各自研究挑战时,两者又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具有融通互鉴、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 【关键词】区域国别 国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融
【内容提要】回顾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历程,该学科起源并落脚于西方对精确化全球治理的政治构想,由此区域研究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中心而展开讨论。与此相对,中国日益发展出了一种以“走向区域”为线索,以区域国别为方法的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本文分析了中国如何通过精准化国际传播实践,识别并追溯区域国别和国际传播的多元主体,从而在国际传播中更准确地表达中国的声音和立场,克服“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力图为理解中国在“全
【内容提要】国际传播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似的学科发展背景和契机。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两个学科在“双向奔赴”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的互补性,可以实现融合发展。 【关键词】国际传播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 学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已经成为业界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成为新闻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非洲研究经历了渐进的发展过程,2 0 0 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非洲研究界在学术产出的同时,还肩负着对中国政策、理念、倡议进行学理性解读的任务,发挥着拓展学术传播和大众传播路径的作用,并通过学术合作网络实现中非联合话语的产出,抵冲美西方负面舆论。未来,我国非洲研究可在三大全球倡议的引领下,进一步针对非洲特点和非洲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加强队伍建设,联
【内容提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文国际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正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首先厘清“国际中文教育”与“中文国际传播”的关系,并加快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资源的数智化转型,深度挖掘国际中文教材的文化功能并完善相应的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中文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文和中华文化加快走向世界
【内容提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对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高层次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短缺、人才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非通用语种国际传播人才规模较小等挑战,中国外文局在实施“人才强局”工程过程中,系统布局人才工作,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打造人才汇聚效应,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取得一定成效。基于中国外文局的经验,建议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应全面加强思想引领,系统提升综合能力,加强实
【内容提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高度概括,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巴两国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然形成。为实现和推动两国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已形成经济、安全和文化利益共同体,未来,中巴需着重在深化两国经济互利合作、构建协同治理框架、推动安全
【内容提要】文明交流互鉴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既遵循了国际传播秩序变革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以文明多样性和平等性弥合意识形态鸿沟的“全球南方”国家诉求。促进全球性交往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路径。在深度媒介化背景下,充分激活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主体在传播网络中的作用,形成从国家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线下到线上的立体交往格局,将进一步丰富国际传播的实践场域,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
【内容提要】在跨文化思想交流中,互鉴与共情是两种关键范式。互鉴构成了跨文化思想交流的桥梁,而共情则是跨文化思想交流的情感纽带。从互鉴与共情的视角来解读费孝通先生1 6字箴言,“各美其美”体现了文化自信;“美人之美”代表了文化借鉴;“美美与共”反映了文化共情,“天下大同”则描绘了最终的理想愿景。此箴言的关键在于欣赏差异之“美”而非“丑”。从文字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文明的冲突”与“容易”两个概念,可以
【内容提要】国际传播双方充分的认知基础与信任建构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底层要素。新冠疫情的余波、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为近年来日益复杂的中欧关系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相比政治对话和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在中欧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缘于中欧双方都是古老文明体,也是因为高频次、大规模的人文交流能够在高层会晤之外,助推中欧民间沟通,筑牢发展中欧友好的民意基础。中欧双方如何通过人文交流,深化彼此认知,扩大共
【内容提要】随着C h a t G P T和S o r a的横空出世,以A I G C为代表的新技术确立了智能传播的主流地位。人类社会因传播巨变而造成权力转移,国际传播格局也将迎来颠覆性变局。在以智能传播为主导性机制的新范式下,国际传播从过去以国家为主导行为体、以大众传媒为基础的经典范式,走向多元主体、多机制融合的复杂系统为基本方式的全新范式。智能国际传播将超越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和社交传播,主导新
【内容提要】俄罗斯对媒体在危机中的作用认知正从信息战理论过渡到混合战争理论,混合战争中的反对派媒体拥有更明确、长期、统一的任务:影响对象国的管理和决策,并最终促使实现符合发起国利益的政权更迭。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政府基于对媒体参与到混合战争中阶段与作用的认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反对派媒体无法鼓动俄罗斯民众实施违反国家价值观的行动,并通过媒体弥合前线与和平地区出现的意识矛盾,以确保了俄罗斯内部
【内容提要】与德国在国际舞台上巨大的综合影响力不同,德国电视剧业发展缓慢。两德统一后,德国电视剧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面临着美国电视剧的先占优势,德国国产电视剧难有生存空间。随着多种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观众喜好外国作品、排片少、档期差、剧集时间短等不利条件下,德国电视剧从业者采用了跨媒体叙事策略,成功打造了德国国产电视剧《英雄时代》。《英雄时代》不仅为德国电视剧后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他国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