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他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1] 电视剧《红旗渠》历时4年多筹备、摄制,真实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安阳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时10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豫晋两省交界处的黄河三门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便成为绘画创作关注点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66年)更是成为绘画创作焦点之一,“从1955年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到1960年主体工程初步完成,黄河三门峡在大约五六年时间里一直是当时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1]其实,黄河三门峡成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和常见的描绘对象,原因至少有三个。第一,三门峡有着动人的传说
齐白石《岁朝图》。《岁朝图》始于唐代,起先不过是一些士绅、文人在大年初一将金石、书画、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摆设于临窗的案几上,渐渐地也有将这些物品勾染成画挂壁,意在祈福纳祥。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帽。”这首北方广大地区流行的年节歌谣,生动地传递着旧时民众盼望新年的热切心情。 春节,是国人心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回到
摘要: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北斗泰山,在其创作的多部剧作中频繁出现古琴意象。从表面上看,古琴在郭沫若笔下似乎只是简单细微的道具,可以被忽略不计,然而细究发现,郭沫若在戏剧中对古琴的书写,明显有着精心考量和细致设计,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戏剧创作中的成功表现,发挥着彰显人格、喻示知音、制造美感等重要功能。 关键词:郭沫若;古琴;人格;知音;赋美 郭沫若作为我国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人生
编者按:本文是作家墨白在过去20年间(2000—2019)的阅读痕迹,大多是在不同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我们既能从中能看出墨白对作品的见解与对文学的真诚,又能窥视到墨白的文学观。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 作家的写作就是面对自我 作家张宇在《软弱》后记里说,自己的写作进入一种休闲状态,是轻轻松松地讲故事。这是张宇的智慧,你要是相信他,那你就上了他的当。在他的骨子里,你仍然感觉到他并不轻
翻开冯杰书画散文集新作《画话·画字》,瓜果菜蔬、草木虫豸、鲤鱼牛哞皆在文、画、字中生发出作者的情思,同时作者又常携苏东坡、陶渊明、齐白石等名士在这北中原的人间世中遨游。林语堂在《人间世》的发刊词中说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为人间世。”[1]冯杰取材于精妙的北中原,成为允许读者叩门轻敲而入内的人间世。作者以书画、诗歌、散文的巧妙融合,赋予生活中最细微之物以能够蔓延自我无限情思的
摘要:郑在欢是90后河南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小说《驻马店伤心故事集》是一部病态躯体与精神的回忆录。文本中的病态躯体主要是受小儿麻痹症影响,有明显后遗症的身体,病态精神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暴力、痴傻、疯癫。作者将粗糙的现实审美化,平静地进入回忆,以一种无声的悲悯摹写病态之人的生活本相,通过少年视角与成人视角相互交织,以“痞子”腔调组织文本等方式消解苦难的刺痛感,实现病态的轻盈书写。而轻盈的美学风格既是
摘要:刘震云的乡土系列小说在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以刘震云对于河南北部地区流民现象的书写为典型。流民作为流动性的群体,具有无名化、世俗化的表征。本文以刘震云笔下的流民叙事为锚点,进而挖掘出其小说创作中深层的流民文化,以及豫北当地出走故乡的文化主题,最终切入流民叙事背后潜藏的批判乡土的叙事表征和情感指向。流民叙事使刘震云的豫北文化书写具有相当的独创性和当代价值,也使评论者对于刘震云乡
摘要:近年来,文学地域性书写的相关探讨、研究持续升温,形成一种文学现象。与此同时,文学地域性书写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引人深思。其中,新疆书写的问题就是一个值得被探讨和反思的问题。长期以来,新疆书写一直被置于类型学与地理学的视域之内加以探讨,不断突出和强化其地域特色与文化的异质性,而忽视新疆作为一种诗歌方法的意义。90后诗人苏仁聪的新疆书写在青年一代中独具特色,因此,以苏仁聪为中心,探讨新疆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