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技领域有哪些重大突破?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山东烟台揭晓。 1.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于2023年12月6日商运投产,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
看过龙年春晚,你一定会对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印象深刻:月华之下,白鹤翩飞,借助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诗仙”李白踏风而来,吟诵华章,在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与数千名观众上演了一场古今映照的诗意对话,让古老长安在全球观众眼前绽放出璀璨光芒。 这是中华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也是科技创造的新生与惊喜。 星河轮转,时光千载。回望漫漫历史长河,从火的发现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电力的普及到计算机的诞生,
钢铁侠身上的智能穿戴设备 看过电影《钢铁侠》的人都知道,钢铁侠的头盔并非寻常头盔,它实际上是一项有重要发展前景的技术—VR(虚拟现实)头显。VR头显将人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的感觉。此外,钢铁侠能够在空中拨通电话也少不了智能眼镜的功劳。智能眼镜是怎么构造的呢?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它需要具备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以及存储设备、传输设备等。智能眼镜将智能手机、全息
来智慧温室感受“智慧基因” 眼下,走进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凯盛(银川)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你会看到一排排红绿相间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工人们正站在轨道车上穿梭其间,进行采摘。 与普通的植株约1.5米的西红柿不同,这里栽种的品种叫“桃太郎”,是一种无限生长型番茄。传统的西红柿品种能结5~6盘果,这种品种可以结30多盘,植株高15~18米,采摘期可达10个月。 这是宁夏布局的首个半封闭智慧温室农业
科幻场景已成日常 在科技的熠熠星空中,智能家居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绚丽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家居生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魅力。 可以想象一下你的智慧生活: 清晨,设置了开合时间的智能窗帘自动敞开,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轻柔地铺在房间的地板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根据你的睡眠习惯调整到舒适状态的智能床垫,将你轻轻拍醒。你轻声呼唤,智能音箱便流淌出悦耳的旋律,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启
“智慧的路”——缓解交通拥堵 “智慧的路”——缓解交通拥堵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一天的通勤时间在哪个范围内比较合理。”多数人的回答是5公里内不超过1小时。然而,“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已成为当代上班族难言的痛。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的加速融合,我们欣喜地发现,“拥堵之痛”正在逐渐得到有效缓解。 早高峰时,十字路口的车辆川流不息,绿灯通行的时间随之延长。在交通大模型的加持下,百
大道纵横,通衢四海八方 俯瞰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从雪域高原到戈壁沙漠,从悬崖绝壁到崇山峻岭,一张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纵横交错,铺就出交通运输发展的“快车道”。 时间回溯至198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自此,一种对速度的全新概念与追求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30多年来,从0到18.4万公里,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稳居世界第一。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交通
教育上平台,给学生更多资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今天给大家介绍古筝、剪纸和中国武术,请大家跟我一起来……” 这是宁夏固原市实验小学和芬兰Jupper小学举行的一场线上交流活动的教学场景。两国师生隔屏互动,分享本土文化,体验异国民俗。来自北京、福州、南京的三所小学的教师同步进行了线上教学观摩。 “数字化让孩子们‘打开窗户看世界’。”固原市实验小学校长张福说,“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资源共享和
医生作为一种高专业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和大众的理解是存在鸿沟的。从前我们拿到病历,先不说那些不好理解的专业名词,光是那些英文就够让人头疼,更别说医生写的字大多都是连体,极具个人风格。病人要想搞清楚自己得了啥病,用了啥药,光拿着病历没用,还得专门去找医生请教翻译。而现在去医院,已经很少能见到手写病历了。医院里,医生人手一台电脑,护士站的桌子上也摆满了电脑。医生、护士在电脑上的所有操作都被录入医疗
何为地衣 作为大自然最奇妙的作品之一,地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出现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栖息地上,拥有五彩斑斓的外衣,以斑点或聚团的形式存在。人们不仅可以在城市的树木、墙壁和人行道上看到它们,而且在高山寒漠或极地苔原,也都有它们的身影。那么,地衣究竟是什么? 地衣是一个独立的类群,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组成地衣的真菌多为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或半知菌;藻类常是蓝藻和单细胞绿藻。藻类制造有机物,
从造父变星到标准烛光 1784年10月19日到12月28日,古德里克对仙王座δ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直到1786年元旦,古德里克才正式发表对仙王座δ变星的研究。这颗变星的亮度以5天9小时的周期在3.5等到4.4等之间变化,如同呼吸一般周而复始。 在古德里克之后的百余年里,几十颗同仙王座δ相似、具有特殊光度变化曲线的造父变星被陆续发现,但这类神秘天体亮度变化的物理机制却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李建刚:为中国“人造太阳”注入光芒 2023年4月12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聚变能由于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极其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能源。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EAST是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
北京野鸭湖湿地——推进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 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由官厅水库延庆辖区及环湖淹没区滩涂和库塘等组成的湿地,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全部位于保护区范围内。作为北京第一处国际重要湿地,野鸭湖成为首都湿地生态保护的“金名片”。 “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涵盖了保护区内河流、湖泊、滩涂、水塘等不同类型的湿地,也包括了水鸟等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
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漂浮着一颗暗淡的蓝点,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这颗蓝点上的生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其中,最让人惊叹的一次探索,来自一位名叫埃德温·哈勃的天文学家。100年前,正是这位坚韧的科学家仰望星空,不断追问着那些让人困惑的谜团,才终于让我们找到了照亮宇宙的“灯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光谱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对宇宙开展了更加深入的探索,逐渐揭
极端的独处 “数据表明,如果一天中你大部分时间都和别人在一起,只留1/4的时间独处,或者只有1/4时间和别人在一起,其他时间都独处,那么你很难不感到孤独。”最新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曾在亚利桑那大学开展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亚历山大·丹弗斯说,就独处时间而言,人只有在独处时长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才会感到孤独。这强调了一个观点:真正导致孤独的是一个人对亲密关系的感知,而不是他们独处的时间。相比单纯为了不独处而
回响:一曲《东方红》,震彻寰宇 “点火,起飞!”当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当浩瀚的太空第一次回响起中国声音,中华民族—这个最早开始仰望星空的民族,迈出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步,创造出航天史上的新纪录,铸就了一个国家的精神坐标! 时光荏苒,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永远铭记—— 青山巍巍,弱水潺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红一号”卫星升起的地方。54年过去了,历经沧桑的“东方红一号”卫星
过去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张颖奇和山东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国际合作者闷声干了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和一种神秘古动物的灭绝有关。 这种古动物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形最大的灵长类—步氏巨猿。它身高约3米,最重可达600多斤。霸气的外形让它成为好莱坞电影《金刚》主角的原型。 根据化石证据,步氏巨猿曾经成群结队地漫步于中国南方
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包括非鸟恐龙类在内,地球上大约3/4的物种灭绝了。自20世纪80年代小行星撞击说被提出以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可以解释这些物种灭绝原因的证据,特别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撞击事件和物种灭绝过程提供了参考。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15千米的小行星以每秒近20千米的速度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并撞出了一个180千
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地球上方厚厚的大气层有两个“窗口”:一个是可见光窗口,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观测宇宙的;另一个是无线电窗口,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先驱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信号,射电天文学的大幕
可被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以热的形式储藏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因为地球内部一直在释放热量,所以地热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被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被列为五大非碳基能源之一。 “地热资源种类繁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地热能科学技术(大理)研究院院长张大伟介绍,按照地质构造特征、热流体传输方式等,我国地热资源大致可以分为浅层地
钻爆与TBM,两个“拳头”应对挑战 盾构机是目前最先进的隧道开挖装备,俗称“钢铁穿山甲”,集机、电、液、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于一身,具有数万个零部件。盾构机分两种:一种用于软土软岩隧道;另一种用于硬岩隧道,又名TBM(硬岩掘进机)。 全世界的隧道工程,一半以上是使用盾构机施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回忆说,初识隧道掘进机,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教科书,那时盾构机掘进隧道原理提出已有120余年
生物学里的石蕊 在生物学中,物种以域、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几个层级来分类。石蕊是地衣大家庭中的一员,指的是石蕊科地衣。 有的石蕊科地衣呈直立丛生分枝状,顶端有一个个形似果实的子囊盘,比如顶端为红色子囊盘的红头石蕊和顶端为黑色子囊盘的大柱衣。这两种石蕊科地衣因形似立在地上的一根根火柴而被形象地称为“魔鬼的火柴”。有些石蕊形似一丛丛迷你灌木,比如鹿石蕊,也叫作驯鹿地衣。还有一种石蕊的形状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