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极其丰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维向度的良性互动,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是面对中国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难题提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人与自然关系探索的理论赓续。从理论、现实与实践三个维度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的生成路径,不仅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内容,丰富和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表
摘要:农业和农村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总体上呈现出“夯实发展基础—激活发展信心—走稳发展道路—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发展逻辑,既保持了连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步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阶段,要求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现代化程度,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持续构建和完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延伸,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生产力内涵的整体深化和系统化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一过程要求超越传统的
摘要: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坚持人民性、党性和时代性,强调自信自强与守正创新,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这一思想有着独特系统功能:通过强调“第二个结合”为塑造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提供了共同价值的指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创新,勾勒出“七个着力”的实践路径。这一思想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昭示着党的自我革命以更加清晰的逻辑脉络、更加充裕的意涵要旨展现出愈发强大的理论创造力、实践引领力。这一重要思想生成于当代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与独特的历史命运之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重要思想既是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革命实践活动,又是以危机意识、主动意识、认同意识、党群意识
摘要: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的理论渊源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理论,中共历代领导人有关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理论;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进步,视觉图像逐渐成为主体传递信息与客体获取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视觉化国际传播,对于传播中国智慧、传递中国声音以及弘扬中华文化都至关重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党的创新理论的视觉化国际传播面临挑战。要建构视觉化传播的内容体系,加强视觉化国际传播人才建设,拓展视觉化国际传播渠道,采取差异性视觉化传播策略,不断创新和优化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