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在实践中推动了生产力的新飞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努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助推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新质生产
摘要:共同富裕是评判现代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指标。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格局重构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关键驱动力与核心支点,对于打造现代化经济架构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性”特质,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其“质变”的核心驱动力,不仅催生了经济规模的扩张,更为共同富裕愿景的实现铺平道路。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需多措并举、协同发
摘要:文化符号作为文化传承和表达的载体,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承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开创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彰显政党使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第二个结合”深入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大意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继承和实践、守正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方向、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根本方向、内在实质、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继承与发展。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儒学”“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怎样对待儒学”这三个基本问题,形成了思想深邃、与时俱进又特色鲜明的儒学观,为我们党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在“第二个结合”视野下,毛泽东的儒学观可为我们党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思想启迪和科学理论指导。 关键词:儒学观;“第二个结合”;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摘要:“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是新时代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机制。当前,“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存在着农民群众主体性作用不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困境以及工作机制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扎实深化“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要从农民、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作用;加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发挥职能作用,更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主要存在政策引导亟须契合农民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逆动员力量反向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成效、传媒动员在农村广泛运用导致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动员成本激增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的可持续性等问题。要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推动党的惠农政策精准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