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自中华文明走出其诞生的疆域,就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与密切关注,由此形成的海外有关中国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 何谓“中国学”?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早在希腊罗马的文献中就有关于中国的记录。大航海以后,大批西方人来到东方,中国和西方在精神和思想上首次相遇,传教士向西方介绍中国留下的数量可观
【摘要】在世界学术发展史中,海外的中华文明研究、中国研究是一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的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海外中国学、中国研究,既应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应研究现代中国,研究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与经验,研究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角色与贡献,解码中国之治、回答世界之问。当前,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们已经看到,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新贡献。解码中国之治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也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平台。
【摘要】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从明末清初到21世纪的今天,从汉学到中国学再到世界中国学,学术积淀越来越深厚。传统汉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代中国,侧重人文学术;二战后汉学中心转移,研究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汉学向现代中国学转变,侧重于现实问题和国际关系等新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中国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折射和代表了人们对于世界、人类、文明理解的不断深化。
【摘要】萌芽于18世纪初的俄罗斯中国学,历经300余年、经历多个政权更迭和沧桑变化而经久不衰。从最初少数知识精英的皓首穷经,到目前发展成为具有历史性、前瞻性、综合性的系统研究。俄罗斯中国学熔古今于一炉,集东西方之大成,厚积薄发,别具一格,具备政府扶持、机构健全,自成体系、注重学术传承,注重学科化、专业化的发展特征,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竞赛场”上长期处于领跑位置。中俄两国文明源远流长,人文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成果丰硕,为大国之间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树立典范,是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的重要体现。
【摘要】外国研究中国的学术在不同区域发展出不同传统,由此形成四大学术谱系,即欧洲中国学、北美中国学、俄罗斯中国学和日本中国学。在四大学术谱系涵盖的地理区域外,大体相当于“全球南方”,那里中国研究的传统相对薄弱。当下中国学知识生产图景呈现出若干重要特征:一是与“全球南方”中国热和中国研究热普遍升温的景象相对,近年来西方的中国研究有转冷的迹象;二是汉学范式与区域研究范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区域研究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纷争;三是在国际学界,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成果的关注与吸收依然欠缺。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国外专门研究中国的学问,中国学正在成为“时代显学”。但中国在海外中国学上的学术影响力,与现有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匹配。中国学研究中国,但当前中国学的中心并不在中国。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内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和话语权建构。在此基础上打破中国学和中国学研究的内外区隔,推动构建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世界中国学”,最终实现“让中国学回到中国”。
【摘要】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作为原生文明的自立之道。从近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特别是19世纪中叶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之后的西学东渐,到新时代蓬勃开展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这一历程证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事业重要的新进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人类永续发展。这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化的新形态,承载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生动体现。
【摘要】“四下基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展现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多年来,“四下基层”的内涵持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制度日益完善、实效更加凸显,在新时代具有鲜活的认识论、实践观、政绩观、方法论意义。践行“四下基层”,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改进作风和干事创业相统一。
【摘要】“四下基层”的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四下基层”在理论意蕴上是政策路线、群众路线、社工实务以及行政逻辑的统一。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四下基层”为党员干部提供了继续社会化的机会及场域,是锤炼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
【摘要】2023年底以来,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启动并加速推进。省级机构改革凸显的是国家中观层面的设计部署,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加强社会治理整体性、系统性、统筹性的战略支点,体现出四个鲜明特点: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问题导向、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围绕职能效能推进治理现代化。与此同时,省级机构改革需要重点防范用人腐败,完善机构职能机制,以有为政府配合有效市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高质量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摘要】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金融作为重点领域推进重大改革的一年。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金融市场交易应该提升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同时,构建金融法治工作的大协同格局,应促进金融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为降低融资成本创造信任软条件。由于国内和国外的货币金融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通过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和法治化来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阐述了其五大内涵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迫切需要培育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入领会这一全新课题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准确把握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加快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在引导和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需要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拓工作新局面,以完成其肩负的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驾护航的重任。
【摘要】发达国家商品房预售制及资金监管经验包括建立与工程进度相匹配的住房按揭贷款发放模式;按节点向开发商划拨预售资金;委托第三方机构监管预售资金账户;建立首付款及期房保险制度;强化开发商交付主体责任,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交付风险等。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商品房预售制及资金监管经验,从统一立法明确职责、优化预售资金支付模式、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及信息披露、构建首付款及期房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健全我国房地产资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摘要】数据基础设施是有别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第四类新型基础设施,是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和制度安排的统称。建设数据基础设施需要理性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做好顶层设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重点建设存力和算力设施,统筹考虑建设与运营、技术与制度创新,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和高效利用。
【摘要】近10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世界,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围绕工业机器人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壮大,而且推动了传统型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对就业影响机制的复杂程度远超一般机器,在现实经济中,工业机器人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路径复杂且不确定,工业机器人本身可能不仅仅是一种资本,未来还可能演变为一种专门的生产要素,其对就业的影响不只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中国目前已多层级系统地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体系和稳就业的促进机制,能够较好地应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冲击。未来,还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宏观统筹,使各项政策更加精准化。
【调研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指导,特别是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对非公经济发展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方向、强定力、增信心,为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市非公企业党建“红·领·带”行动为抓手,打造“绿色硅谷·红‘芯’领航”
【摘要】近年来,中国数字游民群体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增长,形成了数字游民“热”。数字游牧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可能,被年轻人看作是摆脱内卷的重要途径。面对我国数字游民热潮,数字游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数字游民的情感困境以及数字游民与乡村全面振兴“双向奔赴”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持续探索。
【摘要】当前,在熟人、半熟人社交已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主导方式之后,Momo所代表的匿名社交又引发潮流。Momo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应用复归,而是用户对于网络匿名功能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区别于前期阶段的匿名应用,可将这一潮流命名为“再度匿名”。再度匿名是网络用户寻回自我的一种自主性选择,体现了遵从个性、对抗算法控制、反对隐私入侵、摆脱被动交往关系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追求。
【摘要】旅游业高开稳增的整体趋势成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提振、消费需求释放的强大推力。知名旅游目的地爆满、网红旅游城市崛起、头部旅游企业收益复苏成为旅游提升性发展的新动向。但仍有诸多传统目的地和企业陷于发展瓶颈,需要警惕陷入低端化逆向发展的困境。因此,当下国内旅游业同时存在繁荣利好与衰退危机的二元交织态势。在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下,需要洞察市场供需两端的变化特征和发展动向,深度辨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挑战,从而助力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摘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当前,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仍不同程度面临事业产业融合步调不一致、文旅融合衡量指标不统一、文旅融合政策发力不够精准、新业态容错试错机制不健全的挑战。未来,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需从目标、产业、载体、空间、管理五个向度把握发展逻辑,从文旅融合主体活力激发、政策供给细化、文旅融合型公共服务建设和世界级中外文旅人才引进四个方面开展探索与创新。
【摘要】美育是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新时代美育工作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经由新媒体、新技术和新平台实现了优化升级,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演变为社会实践、网络教育等形式,扩大了教育的概念范畴。但新时代美育工作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美育资源的统筹整合利用仍不够充分、教学内容与美育目标的匹配度仍需提高等。推进全民美育,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意义重大,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
【摘要】数字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逻辑体现在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存储载体和演绎展示场景,并通过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接口,使得文化产业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贸易、扩张等全生命周期流程发生重要变革。现阶段,数字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应放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发展、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持续优化文化产业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建设文化产业内容方面,进而以科技赋能实现文化产业内涵式发展。
【摘要】君子人格是古代人才培养中逐渐形成的健全人格。早期中国的君子培养体制使君子能担负家庭、社会和国家责任,并具有良好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诸子常用君子代称其学说中的理想人格,使得君子人格成为健全人格和理想人格的代名词,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人才培养理念。理想情怀、必备品格和健康心态既是君子人格的主要标准,也是培养君子人格的基石。 【关键词】君子人格 气质特点格局境界 层次标准 【中图分类号】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