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重标准”,即以主观甚至政治化立场衡量、评判、执行法律标准及规范,是美国外交领域被特别关注和批判研究的重要议题。从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历史连续性角度思考,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双重标准”问题同冷战时期的人权政策起伏更迭具有密切联系。在大国竞争的冷战环境中,卡特政府尽可能地追求一种一以贯之、反对区别对待的人权立场,倡导人权主体、代际、发展方式的多元化,但仍不免于受冷战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现实影响。
摘 要:“定罪污点”是指有罪判决对罪犯产生的额外负担与“污名化”效应,这一“污点”往往借助犯罪记录的方式得以呈现。德国《联邦中央登记册法》确立的犯罪记录制度,被认为有利于司法机关评估罪犯的风险、公共行政部门维护国家声誉、私营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等。但是,“定罪污点”在刑事司法中直接影响了法官的刑罚裁量,严重阻碍了犯罪人的就业基本权利。从犯罪学视角来看,这种额外负担与污名化不利于有前科者的再社会化。对此
摘 要: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活动之一,其新发布的Business Ready(B-READY)项目(2023年)虽然较Doing Business(DB)项目进行了较大调整,但基本理念和总体方法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劳工指标上,其价值取向停留在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第一要义,对劳动权保护仍不够重视,这也导致了在劳工指标上呈现出非理性、片面性、不完整性。针对这些问题,B-READY项目应
摘 要: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老年人隐私信息保护也面临新挑战。该模式下的持续监控、养老服务机构的保密疏漏,以及老年人自主权的削弱,共同构成了老年人隐私风险的核心问题。尽管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了老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但实践中仍存在不足。大数据时代的老年人隐私信息保护具有特殊性,体现在权利类型的多样性、信息自决权的相对性、保护需求的双重性,以及保护规则的矛盾性等方面。
摘 要:信息无障碍权是指公民享有无障碍地知悉、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权利。它关系到每个人在数智化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其权利地位可以从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三个方面予以证成。然而,社会的认知偏见、义务主体分工模糊及现有制度的供给不足威胁着信息无障碍权的实现。因此,在观念层面,应以普遍模式作为认知视角进行观念纠偏,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信息无障碍需求;在主体层面,应将国家和互联网企业同时作为保障信息无障碍权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