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聚焦我国进一步实施“双碳”目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了以智能技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我国家具工业在向低碳和智能制造模式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潜在发展路径。首先,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在“双碳”政策指引下的低碳转型动因及其发展方向,“双碳”目标的“倒逼”机制驱动了家具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这一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形成了良性循环。其次,研究了家具工业中的数字化技
摘 要:【目的】Fu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立地生产潜力的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如何结合环境和林分因子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主要围绕该方法中的林分生长模型开展研究,以吉林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给出生长模型的建模方法,例如模型选型标准、模型参数化、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价等。【方法】假定林分为等株生长,利用数学理论推导出林分断面积模型中直接或间接含有年龄情形时林分断
摘 要:【目的】紫楠Phoebe sheareri幼苗根系不发达严重制约了紫楠幼苗的繁育,外源激素可以调节植物根系形态发育,用多效唑(PP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对紫楠幼苗进行处理,分析其对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明确最适紫楠根系发育的激素及浓度。【方法】以同一母树上采集的成熟紫楠种子萌发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低、中、高3个浓度(PP333浓度为0.6、6、60 mg·L-1;6-BA浓度
摘 要:【目的】揭示火灾引起的土壤抗剪强度和理化性质变化以及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响应,以便林区管理者更有效地对那些易受火灾干扰的区域进行火后的规划与管理。【方法】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典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林地土壤,以未火烧样地(CK)为对照,经过调查后选取发生过轻度火烧的林地(L)和发生过重度火烧的林地(H)作为不同处理样地,测定各处理样地中土壤的抗剪强度和土壤理化性质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源无患子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而对不同种源无患子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较耐寒的种源,为无患子向北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冷库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对4个种源的无患子幼苗进行盆栽试验,设置0(CK)、2、4、8、12、24、48、72 h共8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其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等11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各指标的隶属
2. 云浮市林业科学和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云浮 527300) 摘 要:【目的】林下套种药用作物是柚木等珍贵树种长周期经营中提高前期收入的有效手段,相对露天栽培,林下环境尤其光照条件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照条件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产量影响,可为确定适宜的光照环境进而优化柚木林下套种管理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方法】试验在海南尖峰岭进行,研究对象为柚木林下套种草豆蔻林分,选择高(80
摘 要:【目的】结合气象条件与树木生理特性,深入探究南亚热带针阔叶林群落中木荷、锥和马尾松3个绿化树种在水分利用方面的种间差异,并了解它们在复杂环境变化下的适应机制,以促进树木资源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优化配置,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对3个绿化树种木荷、锥和马尾松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监测,结合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摘 要:【目的】为揭示N、P、K元素对造林初期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其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方法】以2年生红豆树幼苗为研究对象,用大容器模拟造林地生境,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铺设氮(N)、磷(P)、钾(K)三因素施肥试验。供试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其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分别为N(46%)、P2O5(22.6%)、K2O(52.1%)。测定并分析各施肥处理下红豆树幼苗高
摘 要:【目的】由于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不成熟,目前主要靠播种实生育苗,导致油桐不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研究不同因素对油桐枝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探究最适合油桐枝接的嫁接组合,为完善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提供参考,对于油桐产业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以‘华桐1号’家系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接穗,以千年桐优良单株家系实生苗为砧木,探究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和接穗类型对油桐枝接成
摘 要:【目的】从油茶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细菌,研究其解磷特性及对油茶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进行解磷菌的筛选,观察其性状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菌株生长最佳时间;利用功能性选择培养基测定菌株的固氮、解钾、解蛋白酶、解纤维素酶、解淀粉酶、产铁载体能力,并测定其分泌IAA的含量,将其与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研究其是否具有抗病能力;确定菌株耐盐性、最适生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和防治水体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测定12种水生植物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氮磷含量、氮磷吸收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运用筛选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12种水生植物去除氮磷能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挺水植物中,水葱、芦苇、香蒲净增生物量较高;芦苇氮吸收量最高达到201.22 mg·m-2,香蒲磷吸收量最高达到
摘 要:【目的】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旨在探明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C、N、P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东省阳江市国有花滩林场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
摘 要:【目的】为了解马尾松纯林补植不同阔叶树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筛选不同类型的阔叶化改造土壤高效固碳模式。【方法】在贵州省独山县国有林场内选择林分结构相似且具有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经择伐后补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楠木Phoebe zhennan、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
摘 要:【目的】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在植被演替和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土壤养分转化的最重要的调节器之一,也是评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指标。为明确农牧交错带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特征,评价植被恢复成效,深入认识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常规分析方法,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中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带张家口屯垦林场4种植被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径级的大花序桉形成层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表达模式,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大花序桉径向生长的相关机制,为林木遗传育种和培育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5个不同径级的大花序桉形成层的转录组进行测序,使用featureCount软件计算基因表达水平FPKM,通过edgeR和TCseq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经质控
摘 要:【目的】摸清国内圆叶桉Eucalyptus pulverulenta花卉资源遗传多样性概况,为种质资源利用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态性高的15个SSR标记,对7个来源的59株圆叶桉进行SSR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9株圆叶桉在15个SSR标记共检测到83个等位片段数(NA),平均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为5.5个,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2~10个,平均有效等位片段数(N
摘 要:【目的】为山茶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分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种茶花为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指数进行测定,采用图像特征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根据叶面积和叶周长数值初步将50种茶花的叶片类型分为大型叶、中型叶和小型叶三类,其中中型叶(52%)占比较大,其次为小型叶(32%)和大型叶(16%);2)根据宽长比、圆形度和周径比将叶形分为四类,分别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38个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品种的12个花表型性状在数量、大小和形状三个维度上的分布和差异,探讨滇山茶不同品种花表型变异的(横向和纵向)规律,为滇山茶新种质的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滇山茶的12个花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和聚类分析,箱线图和应用频率分布函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滇山茶不同品种花的12个表型性状
摘 要:【目的】活性炭以其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等优点而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备受关注,随着人们对装饰装修材料带来的游离甲醛危害意识的增强,微孔结构发达的颗粒状活性炭得到快速发展,开发一种吸附效率高的微介孔颗粒状活性炭对构建健康的室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可重复剥取的栓皮栎软木为原料,通过KOH活化法制备适合吸附游离甲醛的颗粒状软木活性炭(CAC),探讨不同预炭化温度、碱
摘 要:【目的】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绿色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可针对性提升农户进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积极性,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其行为响应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500份农户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行为态度、主观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