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综述了全球和中国消除乙型肝炎的新进展。虽然全球乙型肝炎疾病负担正在下降, 但各国消除乙型肝炎的进展差异较大, 在疾病负担最严重的20个国家中, 孟加拉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日本和俄罗斯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继续保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高覆盖率, 首剂及时接种率为95. 6%, 3剂接种率为99. 6%。从2016年到2022年,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率由19%升至24%, 治疗率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 (CHB) 特殊人群要充分衡量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 年龄、 疾病分期和抗病毒疗效等因素。CHB特殊人群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时机并及时调整抗病毒策略, 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者、 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孕妇、 慢性HBV感染者儿童和HBeAg阳性低病毒血症经治CHB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2版)》 扩大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适应证。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HBV DNA阳性, 年龄>30岁, 指南建议开始抗病毒治疗。但对于年龄>30岁的孕妇, 是否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观点。有观点认为, ALT水平正常的孕妇多为免疫耐受期, 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 且孕期用药可能影响母婴安全。因此, 即使孕妇年龄>30岁,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 (CHB) 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儿童HBV感染者。儿童感染HBV后更容易慢性化, 成年后发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高。传统观点认为儿童HBV感染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 无需考虑抗病毒治疗, 仅对免疫活动期和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儿童CHB启动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儿童CHB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CHB抗病毒治疗 (特别是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
摘要: 为实现 “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 的目标, 目前针对慢性HBV感染提倡更广泛筛查、 更积极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但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尚无统一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免疫微环境稳定, 疾病进展可能小, 且治疗效果不佳, 不建议启动抗病毒治疗; 而另有多项研究提示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仍存在炎症损伤, 有疾病进展风险, 接受抗病毒治疗
摘要: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 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 丙酚替诺福韦、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 (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 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 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以及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因此, 本文聚焦有关一线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后LLV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临床危害以及不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 (CHB) 仍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未经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肝癌, 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抗病毒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CHB的特色治疗手段, 两者优势互补可提高临床疗效。为推广中西医结合协同诊疗理念, 促进CHB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发展, 建立规范化、 标准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牵头成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 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2024 edition)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 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开展, 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段不断丰富。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诊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辨治及疗效评价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诊疗, 根据中医标准化和相关技术指导文件的要求, 起草组通过文献研究、 专家访谈、 问卷调查、 共识会议等方式编写本指南, 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指南经中华
摘要: 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发布了最新版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 诊断、 关怀和治疗指南》。该指南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 扩大并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 增加可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扩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适应证, 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诊断, 增加合并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等。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归纳及摘译。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预防; 诊断;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MRI-PDFF) 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方法 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或者住院, 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年龄>16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依据是否合并肝硬化进行分组, 比较患者的各个肝段PDFF值的一致性。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 组内相关系数 (ICC) 进行一致性分
摘要: 目的 分析AL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1年6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137例ALT水平正常CHB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肝组织病理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ra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ALT水平<20 U/
摘要: 目的 观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线上生活方式干预对痩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NAFLD ) 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痩型NAFLD患者53例, 予以限制热量摄入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总热量摄入根据基础代谢率 (BMR) 和活动因子 (PAL) 计算得来, 总能量限制在 (BMR×9
摘要: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NLRP3) 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 (CON) 20只, 高脂高糖造模组 (HFHC) 24只。造模14周末, 随机选取4只HFHC组小鼠进行腺相关病毒9 (AAV9) 尾静脉注射预实验, 4周后验证NLRP3敲减模型是否成功。18周末确认敲减成功后,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异型增生结节 (DN) 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 为肝癌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23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DN患者113例、 乙型肝炎肝硬化再生结节 (RN) 患者105例、 乙型肝炎肝硬化小肝癌 (sHCC) 患者7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 性别、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中医体质类型、 实验室指标等资料。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 (PERK)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 (eIF2α) 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 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11例肝穿刺病理提示S1~S4肝纤维化患者和9例肝血管瘤、 肝腺瘤患者术后周围正常肝组织病理切片, 进一步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ERK、 eIF2α、 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 (CHOP) 表达情况; 使用不同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不可切除肝癌 (uHC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31日—2023年3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Pugh B级的uHCC患者96例, 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1 (PD-1) 抑制剂治疗者为L组 (63例), 接受索拉非尼联合PD-1抑制
摘要: 目的 探讨减数分裂内切酶1 (EME1)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筛选TCGA数据库肝癌样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EME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通过短发夹RNA(shRNA) 构建慢病毒并感染BEL-7404细胞干扰EME1基因表达, 分为沉默组 (shEME1) 和对照组 (shCtrl)。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
摘要: 目的 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22(ANKRD22)对人肝癌细胞增殖、 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组织及肝细胞癌组织中ANKRD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肝细胞 (L-02) 和人肝癌细胞系 (Huh7、 Hep G2、 MHCC-97H、 SK-HEP-1、 SMMC-7721) 中ANKRD22
摘要: 目的 总结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的肝穿刺病理诊断与临床特征, 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诊断不明原因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1月—2023年2月共94例因不明原因肝损伤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果。根据最终诊断占比排名前5位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病 (AILD) 组、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 组、 药物性肝损伤 (DILI) 组、 酒精
摘要: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DEHP) 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机制研究。方法 体内实验: 将成年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玉米油)、 DEHP组 (200 mg·kg−1·d−1), 共灌胃4周, 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收集所有小鼠血液与肝组织, 生化仪检测血清、 肝脏总胆汁酸 (TBA) 水平, 酶标仪检测ALP、 GGT;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实时定量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 探讨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并试图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APIP患者,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 n=32)、 中度重症胰腺炎 (MSAP, n=8) 和重症胰腺炎 (SAP, n=12),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 目的 探索高频不可逆电穿孔 (H-FIRE) 消融猪胰腺组织的效果。方法 采用开腹手术, 借助针式电极对12只猪释放电脉冲, 按照场强数值小、 中、 大设置三组参数 (1 000 V/cm、 1 500 V/cm、 2 500 V/cm) 进行消融。通过比较各组术后恢复情况、 消融面积、 组织病理学表现等数据验证H-FIRE消融猪胰腺组织的安全性、 有效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摘要: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HBV感染最经济、 有效的方法。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进步使得疫苗的制造工艺不断完善, 乙型肝炎疫苗也从最开始的血源性疫苗逐渐发展至当下所应用的重组疫苗。预防性乙型肝炎疫苗在临床中已试用于HBsAg清除人群以提高抗-HBs水平, 且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且作为治疗CHB新药的多种靶点之一, 基于HBsAg的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已经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 关键词:
摘要: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 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 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 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 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作用。HBV对于感染的肝细胞并没有细胞毒性, 免疫应答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和炎症反应决定HBV是否被清除或者诱导肝脏炎症
摘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胆管炎症为特征的胆汁淤积性疾病, 在我国发病率低, 预后差, 尚无药物治疗能改变PSC的进程, 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达85%。基于PSC现状, 药物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治疗PSC的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初步显示出应用前景, 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研究最广泛、 最常用的药物。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新兴药物正在研究中。本
摘要: 肝巨噬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免疫细胞, 其通过极化为M1型和M2型, 分别表达 “促炎因子” 和 “抑炎因子”, 进而发挥调控炎症损伤反应的作用。肝祖细胞恶变是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的核心机制, 其发生的关键因素是炎症损伤微环境的持续刺激, 与M1/M2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围绕 “巨噬细胞极化-慢性炎症-肝祖细胞恶变” 关系进行探讨, 为肝癌癌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摘要: 近年来, 慢性肝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如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肝细胞癌等, 且发病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目前许多CC亚族趋化因子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证实, 本文对近年来影响慢性肝病的CC亚家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探讨其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潜力, 以期为慢性肝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肝疾病; 趋化因子类; 受体, 趋化
摘要: Wnt信号通路在维持肝脏内稳态和肝脏再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成熟的健康肝脏中, Wnt信号通路大多是不活跃的, 但在细胞更新或再生过程中, 以及在某些病理条件、 疾病、 癌前状态和癌症中, Wnt信号通路被持续过度激活。持续的肝细胞损伤常常会导致慢性肝病, 如肝纤维化、 肝硬化及肝癌等。本文概述了Wnt信号通路的基本结构特点, 详细分析了其在多种肝脏疾病病理进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希望
摘要: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PIS) 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 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 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结石的形成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PIS发病机制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 以期为PIS的防治提供可能的方式。
摘要: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疾病的一种类型, 其病情复杂、 易复发, 传统手术治疗并发症多且对手术标准要求较高。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 (PTCS) 取石高效且应用广泛, 但同时也存在其他治疗胆石症的医疗技术。本文主要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改变以及PTCS与其他胆石症治疗技术的效果比较。 关键词: 胆石; 内窥镜检查; 治疗学 Development of percutane
摘要: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 2014年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提出, 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胰腺炎, 其次是胰腺癌。目前该病的临床误诊率极高, 且胰源性糖尿病患者相较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因此, 充分了解、 并早期正确识别及诊断胰源型糖尿病, 对降低该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总结了继发于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胰源性糖尿病的可能发病机制、 诊治与
胃肠内镜一直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武器。内镜操作技术及相关辅助设备及材料的不断发展提高了胃肠内镜对胃肠道以外器官的适用性。临床实践中将高级内镜技术与肝脏疾病进行整合和应用, 为各种肝脏疾病的诊疗与评估开辟了新途径, 也由此衍生出了一个迅速发展且受关注的新概念——内镜肝脏病学。近期, 比利时加斯苏伊斯堡大学Laleman W等学者就内镜肝脏病学的定义、 分支及相关内镜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肝病, 临床指南建议将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联合作为初治AIH患者的一线诱导治疗, 效果不佳的患者面临疾病进展的严重风险。对于硫唑嘌呤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AIH患者, 吗替麦考酚酯 (MMF) 已成为硫唑嘌呤的二线替代药物。以往的观察性、 非对照研究表明与硫唑嘌呤相比, MMF对初治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应答率更高, 且MMF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更少, 且更有助
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 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先前研究已证明质子泵抑制剂(PPI) 的应用与肝硬化的并发症 [如肝性脑病 (HE) 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 有关。关于PPI治疗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的病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 许多研究表明, PPI治疗, 特别是长期使用, 会导致肠道生态失调, 这可能加重肠道细菌的易位, 增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炎
最近研究表明, 活化的星状细胞可被逆转为静息状态, 且在一定程度上, 肝纤维化也可被逆转。然而, 目前直接抗纤维化药物的缺乏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大难题。因此, 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对于临床药物研发是极其必要的。2024年3月,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王昕等在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题为 “Novel protein C6ORF1
2024年4月9日, 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RCCSE)、 武汉大学图书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 (CASEE)、 中国科教评价网 (www. nseac. com) 联合研制的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七版)》 发布入选通知,《临床肝胆病杂志》 获评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A+)”, 在50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排名第22位, 较上一评选年度提升6位,
当前,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 (AI) 工具对基于现有研究范式的科研诚信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维护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本刊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ICMJE) 相关指导建议, 声明如下: (1) 本刊将论文作者署名中包含AI工具、 引证包含AI作者的文献以及主要内容由AI工具生成等行为视为学术不端行为。 (2) 本刊作者如果在撰写稿件、 制作图片或收集和分析数据时使用了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