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香料香精品控学是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知识点分散、个性化学习不足和安全性评价实验受限等问题,提出基于知识图谱和AI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实施AI助手以及创建虚拟实验室,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并为相关课程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研究参考。AI技术在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
摘 要:智慧城市的兴起给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机遇和挑战。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原理教学是多个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课程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任务和要求。该文重点探究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设想,包括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摘 要:对建筑能源设备系统进行精细化运维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的有效手段,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运维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其中,对建筑智能运维专业人员的培养是提高建筑运维水平的关键一环。然而,建筑设备系统运维是一门需要建立在现场实践经验上的学问,与限制在教室、课堂内的理论教学方式相矛盾,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为此,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一流学科开设绿色智能运维方法与技
摘 要: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也是数字技术驱动教学变革的现实需求,还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可能性,在于它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过程的精准定位、教学场景的智能构建和教学协同的效能提升。其现实困境与潜在风险主要有主体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技术潜在能力未被激发、价值关系取向失衡和数据使用存在风险等。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正向赋能
摘 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该文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该文首先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定位,强调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作用。随后,提出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并从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学校航空航天以及军工特色开展案例式思政教学。课程还将思想教育与工程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拓展思政教育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课程尝试在竞赛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思政元素的新型教学方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课程竞赛;工程素质教育;工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
摘 要:结构力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弱,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知、端正学习态度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课程目标、课程思政教育方案、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实施和成效等,对结构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高理论知
摘 要:在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围绕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难点问题,探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内容组织架构,包括系统性的思政元素内化生成、整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多元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彰显专业特色,助力一流课程建设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体系 中图分
摘 要:机器人导论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重点学习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并启发式介绍核心前沿技术。该文首先介绍机器人不同分类及关键技术,然后从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阐释该课程实践现状,并对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依托“三航特色”,根植“总师育人文化”,对课程在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两个层面的改革措施进行深度思考,以期能培养出“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科研后备力量。 关键词
摘 要:针对国家要求,安全专业人才需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工程思维和责任感等,开展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构筑与教学改革,分别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思政元素的融合和评价机制的重构四个方面进行。在教学内容整合方面,融合多个版本教材内容,从而使知识体系更完整;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进行教学设计,鼓励探索创新;将事故案例引入课堂,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摘 要:以统计学习为代表的数据科学课程在国内统计学本科教学发展中仍处于初级阶段,其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都有待探索。统计学习课程是统计学专业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也是统计学各个前沿方法所融合的学科。统计学习课程的授课内容涉及统计学经典思想应用、缺失数据分析、时空数据建模、重抽样方法、判别分析、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各类方法。该研究重点分析该课程在经济管理学院为代表的数据科学相关课程建设中的定位,以及该课程教
摘 要:该文围绕中德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展开研究,通过对德国和国内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调研比较,深入分析德国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关注其科学的课程规划、知识多元化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在国内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探讨知识多元化的程度、各校的课程特色以及专业实践类课程的问题。随后,详细介绍中德创新实践课程在莱茵书院中的开展,强调德国教育理念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到之处。最后,该文总结中德机械
摘 要:以往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一般在学位点建设上,但针对地方新申硕高校及硕士培育点建设成效与成长性的系统评价研究较少。该文以具有行业特色背景的地方新申硕高校为例,以定量定性方法构建成效评价模型,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借鉴。依照申硕基本条件,从五方面评价建设成效与成长性。结合地方某高校实际,构建出评价模型。以其2021—2023年硕士培育点为样本,发现各培育点对指标完成的侧重有差异,单一指标无
摘 要:新工科与水利行业新需求对高校水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了传统水利专业为适应“水利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该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水利专业为例进行升级改造,制定“水利+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分析确定水利专业改革面临的培养模式、教师团队以及双创教育方面三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该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展开实践探索,创新性提出“2+2+2智能交叉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打造融合信息技
摘 要:微体古生物学是进行海相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重建、海洋调查与勘探,以及海底油气与矿产资源形成环境等方面研究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海洋科学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微古教学方法面临诸多的挑战。为此,作者选择海洋科学相关的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硅藻、放射虫、沟鞭藻七个微古门类,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海洋微体古生物学课程。通过在超星平台上建课;多种方式制作三维课堂教学模型;实习课重
摘 要:在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立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为基本指导思想,从授课方式改进、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设计、考核体系完善和反馈机制构建四个方面入手,对原有课程进行优化。开展基于“五个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打造面向“四个层次”的课程资源库,健全依据“三个维度”的教学考核体系,研究建设依托“两个循环”的国际化课程持续改进机制。研究对于工程教育认证与新
摘 要: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全国各级教育和高校等部门都开展大量创新创业活动,取得很多“双创”成果。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与时俱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指针,在机械工程领域开展本科生“双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该研究以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所培养的本科生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问题,着重研究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平台,为
摘 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为社会和地区提供旅游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从我国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高校所提供的旅游人才仍不能满足社会和地区发展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结论对该校及同类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
摘 要:“交通强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东科技大学积极响应“交通强国”战略提出的“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的人才需求。坚守交通学科底色,提出“交叉融通,固本开新”的培养理念;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以科研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联合培养机制,与山东高速、海信集团等20余家科研院
摘 要:该文立足于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性及近年来毕业设计培养现状,针对毕业设计培养环节中所面临的学生主题素养与能力的多维挑战、导师责任担当意识薄弱、课题选择与深度挖掘策略不足等诸多问题,重点从时间管理与进度优化、指导教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多元化选题机制的建立和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提出改革对策。该文旨在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
摘 要:基于2000—2022年1 180篇CSSCI期刊文献,对我国高校党建的研究进行知识图谱探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党建的研究可划分为党对高校的领导、学生主体向度、内容向度、路径方法及新时代发展等五个序列;研究关注度持续增加,热点演化与党的重要会议与文件颁布紧密相关,但也存在研究主题关联度不高,未形成有效合力的问题。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时代高校党建理论体系,借鉴多学科工具方法与
摘 要:为了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该文通过对83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对混合式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投入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行为投入处于相对低水平;个体因素和同伴因素对混合式英语学习投入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提高混合式英语教学成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在线学习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554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社会交互投入四个维度对在线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交互投入对学习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情感投入则通过提升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间接影响学习绩效。进而提出认知加工和积极学习行为是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的关键,强调社会交互投入和认知投入对改善学习绩效的
摘 要:测绘工程专业服务于工程建设等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测绘人才尤为重要。该文针对测绘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测绘工程专业思政体系构建路径,从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中分离出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分解产生课程目标,通过多层次多内涵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支撑不同课程目标,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构建专业思政四维考核评价体系,达成测绘工程专
摘 要: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导学关系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导学关系构建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探讨出一种通过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协同发展的有效方法。具体而言,该文提出一种融合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学关系新模式,通过建立多元参与的支持系统和构建多方心理健康联动机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式不仅能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摘 要:材料工程专业涉及国家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但近年来学生对专业热爱度和认同感较低,其中重要原因是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够,课程教师普遍缺乏关键领域的实践经历,难以充分地将材料工程在国家复兴中的关键作用、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双师双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在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邀请航天、航空、船舶等关键行业人才与课程教师组成“双师”教学团队,课堂与实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为中心”,能够充分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针对该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展混合式教学。分析当前混合式教学现状,根据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要求,对课程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制定混合式教学整体设计方案,给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混合式教学中,应注意将三个维度与两个过程深度融合,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真正实现
摘 要:该文结合物理学的学科特点,面向基础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通过混合式教学将量子力学教学实践与量子科学研究前沿相融合,以“不确定关系与量子同步”“厄米和非厄米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态”等为案例,展现将优质科研成果中所蕴含的“科学前沿进展、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研究课题”融入线上线下教学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学习,还能通过实践提升其科研能力,实现科教融合的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摘 要:为训练学生的科研技能,提升学科综合素养,在植物生理学实验中开展基于BOPPPS模型的项目式教学探索。依据项目式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建立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路径,合理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框架,设计教与学同步良性互动的教学活动,强调多角色体验的参与式学习,实现项目式教学自主性、开放性与BOPPPS模型有序性的有效结合。基于BOPPPS模型的项目式教学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新工科教育的推进,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挑战。该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通过改革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和学术素养。通过对现有课程结构的梳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机制的优化,提出一套实践方案,旨在通过实践验证其效果,为同类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OBE理念;新工科;研究生;科技论文写
摘 要:新工科是面向新经济、新产业发展而兴起的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改革与建设,其任务包含贯穿工程教育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科交融的多元化卓越工程人才。课程思政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措施,而且也是高校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支撑。为此,以石油类专业课油气储运装备腐蚀与防护为例,顺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需要,从课程目标
摘 要:为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切实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承诺,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教育领域尤其是环境科学教育方面,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大健康”视域下的发展需求,更新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视野提升路径成为大势所趋。该文旨在探讨“大健康”理念和土壤环境与健康的融合,分析其对环境土壤科学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
摘 要:针对不断发展的电子封装新技术以及新业态,“产教研协同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高校电子封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该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封装专业产教研改革实践为例,提出包括企业名师讲座、校企联合实训、多方合作攻关和产学协同科研转化等产教研协同育人的若干举措,着力提升学生解决电子封装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科技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子封装;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林学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兴趣度有所下降,原因与专业认知、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有关。该文从提高专业认知、尊重个人兴趣、开展就业指导、提升教学水平、强化实践能力、建立导师制度和提供优质资源等方面阐述广西大学林学专业为提升本科生对专业的兴趣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实践表明改革措施对林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度提升效果显著,可为同类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学专业;专业兴趣度;
摘 要: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不仅在于推动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文化面向全世界开枝散叶,更要求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国际化。该文结合宁夏医科大学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育的培养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当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定位、教师们的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与宁夏医科大学国际中文教学的困境,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技术路径和目标达成作出贡献和成效。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传播能力;宁夏医科大学;来华留学生;高等
摘 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目标之际,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环境专业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文探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下,对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开展基于思政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导向教学、构筑多学科师生共同体平台、培养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构建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新模式。
摘 要:该文以同济大学成立“大飞机班”为契机,锚定卓越航空工程师培养,在调研国内外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探索通专融合、进阶式学习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同济大学跨专业“大飞机班”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该文提出的跨专业通专融合、进阶学习的培养模式助力同济大学飞行器和力学两个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在高水平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航空航天专业;跨专业培养;通专融合;进阶
摘 要:聚焦国家、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计算机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享开放协同育人机制为发展契机,以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统筹各类科、教、产资源布局建设,打造集师德、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数量和质量兼备的产学研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为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
摘 要:新转设本科高校如何结合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该文从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素出发,提出质量目标、平台目标、制度目标和文化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明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行动路径,涵盖人才培养过程、课堂教学改革、校园育人文化三方面内容;最后从理念、资源、师资和评估四方面提出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新转设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思考;
摘 要: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类型,因其培养过程复杂、参与主体多样,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被有效落实。为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研究基于多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经历,结合走访调查专业学位研究生各培养主体,总结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提出育人目标、育人主体、育人内容
摘 要:为实现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该文研究专业认证背景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基于“以产出为导向”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以及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专业认证背景下,首先,根据国家需要、行业需求、学校定位、社会期望,以及学生发展,设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结合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内容及育人目标,明确各单元教学目标与
摘 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该文聚焦于工程振动测试与分析课程,致力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通过介绍振动领域的国内外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强调从现象的发现到实验验证,树立科学态度;结合工程中振动应用经典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旨在全面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和创新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逻辑性极强的知识点中充分提炼思政元素,并通过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其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阻碍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痛点所在。该文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螺栓联接”章节为例,介绍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过程,并结合课堂教学活动探讨思政元素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和归纳出一类特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责任。该文分别从中国人、铁路人、交大人三大方向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路精神、城轨文化”“交大精神、校训校风”三个层面出发,着力将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实践创新和人格发展六个思政方向与十个知识单元有机融合,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并归纳、总
摘 要:动物学实践课是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实习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均是独立开设课程,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实习课程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该研究分析地方高校实践课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探讨地方高校动物学实验和实习课程思政特点,并通过动物学科学家故事、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与方法、动物学实验材料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作用、动物生态习性观察、动物学实
摘 要:未来工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领域和空间的拓展,其中,海洋空间和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加剧,海洋对维护国家发展安全的作用也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国涉海高校数量迅速增加,其中本科专业超过一半授予工科学位,这就要求我们思考海洋教育能否达到卓越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打造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的海洋思政体系,整合社会大资源并抢占新媒体高地,使海洋“大思政课”活起来,切实推动海洋教育提质增效,培养学生成
摘 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师范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且蕴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在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类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有助于引领师范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传道情怀,也有利于提升其解惑能力。在教育类课程教学中可积极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增强师范生投身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涵养师范生教育情怀;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在多元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