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智能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在“互联网+教育”和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在线教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在线学习的时空阻隔问题,学生缺少直接有效的监督、课堂互动交流不足、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上述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该文在“高效学习”的定义框架上,深入探讨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内外在特征和运行机制,梳理高效学习行为影响因素
摘 要:新能源材料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是新能源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也是新能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干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对高质量新能源人才的培养,因此该文提出将“智慧教学”理念及“O2O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化技术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延伸教与学的边界,建构出一种虚实相生、情境结合、意象交融的教学空间;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提
摘 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对外交流逐渐增多,来华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留学生缺乏对土木交通类专业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精神传承方面的认知,且留学生采用的教材大多为国外教材,故在课程结束后关于“中国元素”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留学生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思政案例让学生以沉浸式方式学习,更好激发留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专业知识掌握,服务于课程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留学生知
摘 要:该文以“二维铁电场效应管的研究”为课题展开一期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引入科学前沿课题,旨在加深学生对大学物理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课程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文献调研、分析总结、二维器件设计、实验制备和测量等环节,定期以组会报告的形式进行答辩和讨论。经过一学期系统的科研训练,学生了解当下信息时代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外
摘 要:随着网络直播走进大众生活,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网络直播具有即时性、同步性和现场感等众多优点,对于内容较为抽象且理论性较强的环境毒理学课程而言,网络直播的实时互动、较强的参与感都有利于对知识的形象化处理和掌握。该文通过实际直播案例、名师直播授课、在线观察模式生物和观摩生态毒理实验,以及实时互动答疑等教学环节,发现100%的学生认为通过直播对了解环境毒理学前沿研究有帮助,对环境毒理学
摘 要:为提高钻探设备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根据钻探设备课程的特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特点,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以及加强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钻探设备课程成为国家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关键词:钻探设备;OBE教育理念;PBL教学法;教学资源建设;一流课程 中图分
摘 要:围绕当前线下一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难题,以具有煤矿安全特色的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火灾防治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相关举措成效,提出课程发展新思路。研究实践发现,课程教学应在传统理论内容建设基础上,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与科研创新训练,把专业知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相结合,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井火灾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的
摘 要: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对培养民航专业学生职业思维,提升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外一流课程研究现状与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情况,以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等专业课程为例,从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考评等方面在内的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综合设计,包括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两方面的教师队伍,以及包括实践基
摘 要:面对医学教育变革及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河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背景下,进行药理学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学团队通过分析教学现状与痛点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以“思政融合、科教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融合”四维一体进行课程内容整合;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运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进行课程的改革建设。通过成绩分析及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综合成绩显著提升,对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网络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线课程(慕课)发展迅猛,为现代本科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慕课也存在授课平台繁多、课程内容碎片化、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充分发挥慕课优势,有效推动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凸显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将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慕课;本科院校;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教
摘 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该文阐述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的重要性,调研中外部分优秀高校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在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管理和知识方法指导方面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并运用实证调研的方法研究国内工业工程专业案例。发现目前仍存在选题实践性不够、时间安排不够灵活、欠缺指导等问题。最后提出增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增加知识能力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工
摘 要:产教融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该文以产教融合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为研究视角,分析我国目前产教融合中存在的知识产权归属、保护、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指出目前产教融合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存在着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知识产权归属存争议、校企双方标准不一、知识产权流失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分析背后的深层
摘 要:模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方法,可为量化评价指标、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是一门专业引导性必修课,对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非常重要。该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导论课程的CDIO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综合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因素分别对课程计划的制定、学生考核评估体系、课堂学时分配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入教学效果函数的
摘 要:房屋建筑学对于土木类学生构建建筑知识框架具有基础性意义,在土木类学生专业学习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基于学科特点,倡导从专业学科文化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构出具有专业特色、体现“思政导向、文化浸润、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凝练专业学科在百年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品质、学科特质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把“立德树人”与专业传授相统一,探索并形成“
摘 要: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材料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者针对当前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较差,偏好实践性、互动性、多样性教学过程的现状,对该课程采取融合实物演示、趣味课堂活动、科研工具软件演示、趣味实践作业和实物激励法的“五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在课程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让重难点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充满趣味,还有效锻炼学生的
摘 要:基于家庭环境考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状况。采用自主编制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抽取19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采集有效样本4 248份。大学生创业能力在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收入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父母职业为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或私营业主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水平较高;父母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水平较高;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水平越高。家庭特征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摘 要:复合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加强农林院校中化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交叉特色学科交流,搭建实践、实验交流平台,建设相应特色课程。将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体系。 关键词: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学科交叉;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果树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果树学专业人才是社会急需人才。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构建“双创”型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双创”型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创业;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打造特色专业集群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快速发展的关键,专业集群的组建要结合区域产业链布局、学科基础、产业政策动态及专业人才需求。煤与煤层气专业集群按照“由产业引出的专业集群”模式建群,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布局,符合能源革命转型发展需求。下一步建立煤与煤层气现代产业学院,充实集群相关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引领,深化合作交流,实现以特色学科、特色专业集群推动特色产业链条创新发展。 关键词:专业集
摘 要:在国家双一流、新工科高等教育改革框架下,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利用学校创建的科研创新团队在人才、项目、平台方面的优势,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设置科研项目子课题,培育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科竞赛等,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地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达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地结合,促进协同发展。 关键词:科研团队;科研反哺
摘 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地震波成像与反演是一门介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地震勘探理论与前沿技术进展的课程。在当前国内高校推动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的背景下,该文根据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总结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认为提升研究生教学成效的对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在教学中突出学科专业知识所蕴含的思想、精神、文化等育人元素,增强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同时还要创新教学
摘 要:目前,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各科成绩有关。所以,该文把部分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期末总评成绩,分别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到,相关性最强的三个科目分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根据这个研究结果,结合考生考试后的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分别从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
摘 要:课程知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信息载体,课程知识拓展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转型应对措施。当前在中国进入城镇化新常态阶段、城乡规划从增量规划为主向增存并举的权益价值转变的人才培养需求环境和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知识拓展的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从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三大环节的专业体系构成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房地产相关课程知识可以增强城乡规划编制效果的评判标准支撑、拓宽城乡
摘 要:该文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在充分分析当前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不一致、考核结果与能力水平不协调和学生学习特征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四个教学痛点,对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构建基于OBE教学理念和PBL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开发面向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型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分阶
摘 要:在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全面人才的背景下,以长春理工大学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课程内容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课内实验及竞赛联合项目设置,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测试与评价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几方面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最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自身就业竞争力。同时,其也是培养合格员工且缩短人才培养周期的最佳途径,另外,也为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课堂教学
摘 要:光纤传感技术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主要讲述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光纤传感系统的组成、光纤传感技术涉及的原理和效应、光纤传感用光调制技术、FBG传感技术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等。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热度逐渐上升,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在线教学优势,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该文探讨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光纤传感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并将
摘 要:力学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总结了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多门力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指出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即力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专业背景,从传统的“理论模式”向“工程模式”转变,专业课程的教学应从基本的力学原理出发,加深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
摘 要:工程制图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制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需求。该文指出了课时量调减的情况下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出现的问题。利用近些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提出一种适应于少学时下保工程制图教学质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有望成为解决工程制图教学所遇困难的突破口,为学生未来在工作上解决工
摘 要:“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社会实践”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新农科背景下通识课程教学的一种创新,不仅能解决通识课程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差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双中心”的深度学习。课程由以园艺与健康慕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和多形式翻转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以及以加速知识内化为目的的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训练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构成,形成“以研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教学特色。知识体系对接
摘 要: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一门涵盖土壤物质组成、理化性质、污染控制与修复“全过程”的专业课程,如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使命感,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土壤污染问题为导向,针对国家目前对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科学技术和人才需求,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设计实践为重点,创新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成果导向”(OBE)
摘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打造金课”为建设目标,探索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举措和实践路径。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提出“一导向-三融合-三阶段-两主线-双考核”的教学设计思路,运用五类目标问题合理设计并组织教学,构建具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色的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混合式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中国高校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备受推崇,且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该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药物常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包括转变授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改进考核方式、编写课程教材等。教学改革取得一些成果,但课程教学应持续改进。 关键词:药物常识;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而近年来由于新冠感染疫情和全球经济不稳定导致部分企业裁员或产业结构转型,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高等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全程化就业指导,能够依照行业变化及时调整施教内容,同时提供精准化就业规划和就业心理引导等,充分发挥出高等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促进就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就
摘 要:专业实践课程在本科教学和本科人才培养中作用显著。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教师自身的跨专业知识累积需求,从教师教学素质要求的视角对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要求对评估指标的权值进行设定,同时从当前课程思政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出发,分析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力,得出教师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量化考核指
摘 要: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工作。为破解当前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发展难题,山东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教工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工作形式,积极服务师生发展,通过高校与政府、行业协会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中台”,高校与企业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前台”,专业师生党建合创构建协同育人“后台”,形成一套“校政行企”党建合创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为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该文通过梳理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现代翻译技术为翻译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现现代翻译技术为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人才需求与完善培养模式的机遇的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机构在认知与应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和机遇,人才培养机构需要改革现有培养模式,优化培养体系,强化师资建设才能有效应对机
摘 要:为探索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聚焦地方产业发展,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充分论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重构的重要性,开展重庆市地方食品企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度调查,提出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从构建产业课程及“双向”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基本职业能力及制定人才质量的行业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探究多维度模块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
摘 要: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总体人才缺乏,但也存在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要么来自于学科研究的驱动,要么偏向于较窄的热门就业岗位的需求,不能满足产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不利于信息安全毕业生的长远职业发展。该文从信息安全全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在剖析目前的各类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信息安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培养所
摘 要:围绕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指向,专业教师是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力量,要针对影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现实问题,积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引”“培”“助”“促”,紧密结合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理想和追求,构建基于专业志趣的贯穿课内外的并喻式师生共同体,有效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贯通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推动专业教师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实践
摘 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从价值塑造到机制构建动态发展的过程。“四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从融入前提、融入优势进行展开。在融入前提中精准把握“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纵深研究“四史”教育对教育主体价值塑造、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开展立场鲜明的政治教育的意义;在融入透视中探究“四史”何以融入的优势条件,在本质属性、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三个方面既本质相同,实现目标一致
摘 要:针对“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文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例,对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探索,针对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考核方案等进行改革,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能力的同步强化。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该教学模式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思维,对提升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学生创新能力等均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建设;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网络语言作为大学生在网络中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基础性载体,其深刻引导着大学生的群体意识,折射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该文聚焦当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探究大学生网络热词使用背后的价值取向、意愿诉求、政治认同,指出在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部分学生仍深陷“娱语”化、“暴语”化、“西语”化等不良网络语言的侵袭中,制约着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解决不良网络语言使用
摘 要:新冠感染疫情的突然暴发,教育领域化“疫情危机”为“教改契机”,逐步转向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该文选取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为对象,分析后疫情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思政元素育人内容有机结合,从师生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探索研究生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路径,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
摘 要:该研究旨在探讨德才兼备视域下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在当前社会伦理观念不断演进、金融行业责任越加突出的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不仅需要培养出色的专业技能,还需注重学生的道德伦理、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研究发现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课程融合难度、师资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同时,还面临专业与思政平衡、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认可度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研究提出一系列策
摘 要:雷达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就是在雷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缝”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雷达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该文针对雷达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从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雷达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设计、雷达专业课程思政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坚持知识技能的传承与思想价值观的提升两不误,有效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