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开新局。202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主题,涌现出很多热词新词,均与新质生产力有关。比如“具身智能”“6G”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词首次被写人《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智造”展现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的发展态势。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为
摘要:基础设施REITs是“十四五”期间一项重大的投融资机制创新,能够有效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作用,是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基础设施REITs推出四年多以来,持续稳步向好发展,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发行节奏稳步提升、资产类别持续丰富均衡、投资结构更加成熟。但从规模、质量、市场等实践指标看,基础设施REITs与我国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及发达国家REITs仍有一定差距。为此,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打好基础设施REITs政策“组合拳”,以基础设施REITs高质量发展夯实“十五五”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资金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3月23—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数字化与低碳转型发展等议题引发中外各界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作主题发言,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
人类社会已经进人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重大颠覆性和革命性的新质生产力,其加速发展不仅将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也将成为影响科技、社会、军事、国际格局乃至人类未来的关键力量。 年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人工智能普惠包容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的全球领袖围绕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伦理挑战、行业应用与全球治理展开深入探讨,共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技
摘要: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趋势下,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低空经济从区域性试点向全国性规模化跃迁的关键跃升期。在国家空域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和产业政策持续优化的背景下,低空经济迎来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加速与场景需求井喷的三重机遇。本文基于“场景一技术一产业”融合视角,梳理了低空经济的内涵特征、发展态势与战略政策布局,剖析其发展基础与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十五五”时期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未来,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前沿技术创新突破,更要重视场景驱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互促,推动形成低空安全创新发展的活力生态,加快培育壮大低空新质生产力。
摘要:低空经济是开发利用低空空域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多、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领域广,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我国低空经济实践积累逐步增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新业态加快拓展,面临高位推动、政策有力、保障到位的特殊机遇,但存在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产业整体实力不强等困难,整体呈现优势多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的增长型特点,具备强劲的增长潜力。建议综合施策、系统考虑、扬长避短、有序推进,系统有力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既是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首先从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应用场景、改革试点、市场空间等角度分析其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其次从空域资源、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国外发展模式的经验中,分析低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最后从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突出应用场景牵引、加强基础设施支撑、深化低空空域改革、做好法规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城市发展低空经济的实践路径。
摘要:现代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其驱动机制涉及多维度的协同作用。首发经济以“首店”“首发”等实践为载体,通过创新型消费场景塑造及外部市场的强大牵引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科技创新则通过技术突破与模式革新,提供内生驱动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上两者共同依托内部需求的培育,通过协同作用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特征的动力生态系统。本文从动力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在现代产业结构构建中的联动机制,并结合体制与机制层面的保障路径,提出通过政策支持、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环境完善等措施促进动力要素协同的策略,为现代产业结构优化丰富了理论依据与路径指导,拓展了动力生态系统理论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家居、制造业、城市发展、医疗保健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以感知、连接和智能化应用为核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物联网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技术、经济和产业层面的挑战。本研究针对物联网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物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调研相关的产业发展方向、政策方针、技术路线等研究内容,分析当前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并为全球经济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摘要:本文围绕量子传感器产品技术及行业应用展开全面论述。通过分析传统传感器产业在技术创新、应用拓展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量子传感器技术创新与变革意义。深入介绍量子传感器基于量子隧穿效应、量子纠缠、量子霍尔效应等的技术基础与原理,以及其超高精度、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优势。进一步详细说明原子磁力仪技术、超导量子干涉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和超导材料、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等敏感材料,并探讨了量子传感器在医疗、通信、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农业、金融安全等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在量子传感器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经验。通过市场数据展示当前市场规模并预测未来增长趋势,阐述其面临的产业化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最后从政策扶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标准建立、市场拓展、产业协同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量子传感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未来产业是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催生,目前尚处于技术突破关键期或商业化探索导入期,未来5\~10年内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或较强战略性影响的新产业形态。从近年来集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及其未来趋势出发,基于技术颠覆性、产业战略性、辐射带动能力和潜在经济社会效应等衡量指标,借鉴发达国家未来产业布局,结合中国战略需求与产业基础,我们认为未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未来材料、低碳能源、生命健康、未来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