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中国网络电影仍然面临着市场下行的严峻考验,急需重振市场信心。面对复杂的网络视听内容竞争环境,中国网络电影继续坚持精品化的创作方略,并在网络电影“厂牌化”、精细化运营、分账模式调整等方面做出了多样化的探索,力图寻找到一条不同以往的“提质减量”之道,为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摘要】2024年,以《追风者》《群星闪耀时》《哈尔滨一九四四》等为代表的革命题材谍战剧,通过多维度的叙事革新为类型剧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作品在叙事维度上实现多重突破:叙事空间上开创“职场+日常”的双重场域,既以银行金融战、警察系统周旋等专业场景构筑戏剧张力,又通过市井烟火与家庭伦理的细腻描摹,为信仰萌芽和建立提供具象化的现实土壤;在节奏把控上采用“悬疑驱动 + 情节爆破”的复合模式,以高密度的戏剧冲突设置,配合多线并进的蒙太奇剪辑,营造出令人室息的沉浸式观剧体验;在人物塑造层面突破二元对立模式,通过双面间谍等复杂身份建构,将信仰成长史与谍战智斗戏巧妙编织,形成具有精神深度的成长叙事。这种兼具艺术创新与类型突破的创作实践,不仅重构了谍战剧的美学范式,更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年轻化表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作路径。
【摘要】纪录电影《您的声音》通过微观叙事与形象诗学展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在叙事策略上,影片采用“直接电影”模式,通过多声部叙事视角与诗性表达,将基层社会治理的宏大命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影像叙事;在形象塑造上,影片通过塑造“莎士比亚化”的基层工作者形象,呈现其在制度约束与情感温度间的“两难之境”,并通过普通人“英雄旅程”的成长叙事,传递“人民至上”的政治伦理;在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上,影片以“温暖现实主义”为基调,既直面基层治理痛点,又展现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实践智慧,并借助影像语言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模式”。
【摘要】影片《想飞的女孩》融合了黑色电影的叙事风格与视觉元素,以交错叙事与压抑光影塑造出方笛与田恬在原生家庭创伤和社会规训下的挣扎与困境。影片利用碎片化时间结构,通过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叙事方法,使角色身份在“自我”与“他者”之间不断游离,强化了个体的身份焦虑与命运无力感。摄影风格借鉴经典黑色电影,如低角度构图、霓虹灯光、百叶窗斑驳光影等,营造出幽闭的空间感与宿命的压迫感。同时,梦、乌鸦与“想飞”的意象贯穿全片,象征角色对自由的渴望。尽管影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展开叙事来探讨女性的抗争,但叙事策略更接近黑色电影的宿命悲剧逻辑。过度堆砌角色的痛苦与苦难,削弱了故事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情感的真实性。
【摘要】随着AI进入艺术领域,越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艺术作品涌入市场,得到青年群体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关于AI技术在艺术领域的认知、接触、实践以及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AI技术和AI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不同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差异和行为倾向,为AI技术在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AI艺术赋能电影创作是AI技术与电影艺术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也是探索电影艺术叙事可能的重要动力。AI艺术在为电影创意表达、内容生成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引领电影创作向数字化升级。面对“算法逻辑”持续加强、技术主义取代人文主义的AI艺术应用误区,应以艺术真实为基础,以“人机共创”为核心,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积极关注现实生活,不断探寻AI艺术赋能电影创作的边界。本文以艺术真实为研究基础,对AI艺术赋能电影创作的边界进行解读,结合AI艺术赋能电影创作的核心要素,论述AI艺术赋能下电影创作的新型审美特征,以期为利用AI艺术创作高质量、精品质的电影作品提供借鉴。
【摘要】2025年春节档,六部有着厚实、广泛观众基础的大IP系列片逐鹿,《哪吒之魔童闹海》断层领跑档期,提前锁定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为2025全年电影市场带来热闹的强势的“开门红”。2025年春节档电影着重于经典文化的当下重塑、电影时空的多维拓展,提供“全民参与”式的电影文化互动;强IP力作也在观众涌入电影院获得视听语言与完成代际仪式时,突破艺术作品的单一属性,演变为文化消费、社会互动与集体情绪的复合载体,以更新的叙事节奏及更强的情感冲击与受众一同重构银幕内外的文化认同。无论是新主流电影的多元素融合持续突破,或是新神话史诗的现代化改写不断升级,抑或是大IP续作电影的新时空无限拓展,都是中国电影对“想象力消费”的有效进步,是更加立足于“中国精神”的电影品牌发展。无论从何角度,2025年春节档都可以被形容为“史上最强”的春节档之一,值得从叙事策略中总结分析,并由此展望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摘要】文化类电影作品是文化记忆建构的鲜活载体,也是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媒介。在文化自信语境下,通过释放电影数字技术的新质生产力,以数字视觉的方式重现文化场景,不仅使观众获得了强烈的“在场”体验,也在生动复现文化记忆场景的同时,以“文化共同体”凝聚受众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实现了文化的意蕴表达与视觉转化。通过对文化类电影作品的数字表达、记忆重塑进行解读,结合大众文化消费期待和文化记忆建构,提出该类型电影叙事创新之道。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而将这种理念融入国产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中,将会成为国产电影审美价值转化的一种趋势。伴随我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完善,支撑电影生产核心的审美价值被不断打磨而融会贯通。国产电影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挖掘文化价值,从原型价值、观念价值和塑美价值三个方面去构建审美价值,利用电影语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经典美学格调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国人、向世界传递,从而打造国产电影审美价值典范。
【摘要】近年来,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影关系,位置媒介的嵌入进一步丰富了人与电影空间的关系。本文基于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电影相关内容,考察迷影群的定位化实践对电影空间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由位置媒介的中介,迷影群通过身体嵌入、视觉生产和地点复现实现对电影空间的媒介化生产,构建出包含电影空间、物理空间和平台空间等在内的多重空间,并形成一种互嵌机制。与此同时,媒介化移动和定位化实践将个体与电影世界相勾连,维系并强化了群体的身份认同。通过与“第三空间”理论进行对话,本文试图重新理解和反思当前电影的空间观转向。
【摘要】本研究以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林超贤电影作品为核心文本,深入探讨音乐元素在其电影作品中的艺术传播功能,试图揭示香港导演林超贤电影音乐的美学价值和时空效应,并闸释握音乐、影像、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从音乐与影像的协同表达角度出发,详细剖析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重要作用,探索音乐如何辅助电影画面表达、增强影像叙事深度和情感强度;其次,深入电影音乐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探析电影音乐如何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并完成音乐本身的艺术传播;再次,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洞悉音乐与电影主题之间的耦合过程,以及林超贤电影音乐所承载文化意义。在跨文化背景下,林超贤电影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运用不仅丰富了电影自身的文化表达,更展现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摘要】共同体叙事是促进中外动画电影跨文化交流实践的前提,也是跨越文化界限、消除文化隔阂的手段。在全球文化交流融合进程中,中外动画电影立足受众审美偏好,以“共同体叙事”思维为基础,通过践行开放、对话与包容的传播理念,注入共同体美学内涵,重构动画故事框架,提高动画制作水平,完善动画电影生产流程,不仅实现了家国叙事与个体叙事的有机融合,也在跨文化交流进程中,重新定义了“动画艺术”的文化图景。本文以中外动画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共同体视角分析驱动中外动画电影参与跨文化交流的内在动力,并从文化共同体、想象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等维度,探索中外动画电影跨文化交流的未来走向。
【摘要】中国科幻电影是中国电影走出去具有潜力的电影类型。中国科幻电影对外传播需要把握两个重要核心:其一,主题思想上要坚持将宏大叙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其二,在景象奇观上要不断促进技术升级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发展。在具体策略上要坚持三个方面:其一,坚守初心彰显特色;其二,鼓励合拍加强合作;其三,聚力打造“IP宇宙”。中国科幻电影要助力中国电影重拾文化自信,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借此,应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中国科幻电影寻求更多元更长远的传播策略,助力中国电走向电影强国。
【摘要】近年来,国产漫改电影发展迅猛,正在进行类型化探索,受到广泛关注。乌尔善导演的《异人之下》(2024)改编自国漫IP《一人之下》,开创了国产漫改“超能力电影”的先河。在进行技术赋能与跨媒介改编时,《异人之下》融入了许多创新的尝试:在视听效果上,不仅采用“摹片”加人工智能AI技术呈现回忆部分,还为主要人物搭配专属音乐,不断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在剧情改编上,搭建复线“英雄之旅”的叙事结构,层层递进,凸显原作中已经设定的“亲情线”,同时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转变原型功能的“模型”,强化主题。诚然,《异人之下》上映后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呈现出票房遇冷、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但是,它在国产漫改电影的发展之路上具有开拓性意义,电影中融入的创新之举值得借鉴;电影中存在的破壁之困也值得反思。
【摘要】本文运用电影分析方法与历史与文化研究法,探讨《九龙城寨之围城》与其他城市电影中城寨建筑的空间叙事功能和文化意义。通过分析影片中九龙城寨的建筑景观、空间结构和人物关系,并将九龙城寨置于中国香港历史和文化的语境中,揭示城寨建筑如何参与叙事,塑造人物形象并表达深层次的文化主题,研究目的在于理解电影中城寨建筑的空间叙事功能与文化意义。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九龙城寨之围城》中建筑景观、空间结构和人物关系共同构成了影片的叙事框架,塑造了影片的氛围和主题,并表达了对中国香港底层社会、草根阶层和市井文化的深刻关怀。本研究为城市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了电影空间叙事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深化对香港文化,尤其是对香港底层社会、草根阶层和市井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九龙城寨建筑所承载的文化记忆的传承,并引发对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等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网络动画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IP优质作品不足、商业气息过重、引进力度不够、保护机制欠缺和出口活跃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网络动画IP运营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转化。通过对网络动画IP运营模式分析,发现运营核心、运营重点和运营关键等环节与动画产业动画运营和动画输出有密切关系。结合网络动画IP运营现状,提出打造网络动画IP优质内容、优化网络动画IP运营模式、引导网络动画IP融入国家战略、增强网络动画IP保护机制和加快网络动画IP“出海”进程等五步策略,以期提升网络动画IP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摘要】新时代,我国动画电影通过创新叙事观念,关切现实话题,利用数字技术来彰显视听想象,创新讲述中国故事,不仅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动画叙事范式,也在对接观众内心需求的同时,开创了充满想象力和包容性的动画电影色彩系统。通过将新时代国产动画电影发展趋势为研究背景,从增强叙事张力、塑造个性角色和表达叙事主题等视角解读色彩在新时代国产动画电影的运用功能,分析国产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运用风格,提出促进色彩理论研究与动画电影创作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从而创作出既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兼顾流行色彩的动画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