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是执教教师与教研团队一起对课例进行精心打磨的过程,是一个凝聚团队智慧,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效的教研过程。磨课活动要立足一线课堂教学实际,紧盯教学困惑,凝聚一线教师智慧,为一线教师的自主成长提供“蝶变途径”。 紧扣研讨话题,紧跟团队负责人的示范引领。其一,团队负责人的教学示范很重要。教学示范是团队负责人的锤炼机会,也是一线教师难得的蜕变契机。一线教师可以有效地比较、借鉴、模仿名师的示范课,让自身的
戈登·罗伦德在《设计与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了适合教学设计的十个主要特征。笔者将其进行梳理、归纳与解读,得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三大要义:其一,设计具有方向性,有明确的目标,设计是为了抵达既定的目标的;其二,设计具有价值感,有明确的结果,设计促进预期结果的实现;其三,设计具有操作度,有明确的过程,设计为学习做出了安排,也为安排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现象、过程都自成系统
我国地大物博且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中的民众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历史背景以及发展意向均存在着较大差异,所形成的地域特征也各不相同。带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的最好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甚至被弱化、淡化。所以,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将地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既能弘扬地方特色,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 颜琳,中小学高级教师,福建省骨干教师,福建省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宁德市教坛新秀,曾获中央电教馆第二届“希沃名师杯”全国互动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主持福建省教科所“十三五”重点课题和福建省教育厅“十四五”中青年教师科研专项课题7项,曾在《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一、“境脉学习”内涵解读 在教育领域,“境脉”一词最早在《人是如何学习的II:学
作者简介 裴云姣,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分会先进工作者,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国培训专家,浙江省衢州市名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学月刊》等报刊发表文章近50篇,在全国各地培训活动中做讲座百余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2022年版课标”)在小学阶段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关键词。“2022年版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
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被编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月迹》,展现了不同时序、不同地点的自然景致。几篇课文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自然景致的别样情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词三首》中,《山居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精读课文后灵活安排了一些“小练笔”,这种表达训练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用不容小觑。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小练笔”的特点,探究教学“小练笔”的意义和策略,以增强学生领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激发学生持续练笔的兴趣,实现以写促悟、以写书怀、以写练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明确编排意图,把握“小练笔”的意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若干“小练笔”,就是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引导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学生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基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学为例,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并提出有效建议,旨在为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图形,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有效迁移,使知识之间产生联结、形成体系。教师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日常教学中,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思考与表达,让推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思考方式。“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乘法运算中重
编者按: 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都是当下的教育热词。近年来,很多教师也做了相关的探索。本期我们聚焦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从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之行动范式、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供了两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希望能激发广大读者的研究兴趣,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是立足语文学科,融通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新思路。其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架构起学生写作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地实践、快活地感受、轻松地写作。笔者以小学单元习作为例,从行动框架、策略探析、行动意义等几个方面对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依标扣本,搭建习作框架 1.聚焦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劳动教育有着丰富的实践内容,在“美·好农场”劳动种植园筹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能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体现语文学科的普遍适用性。劳动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的表达。 一、“美·好农场”习作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美·好农场”这一劳动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互相关联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
《我的拿手好戏》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特长或拿手的技能。本次教学以《我的拿手好戏》为载体,通过开展“制作客家擂茶”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习作教学中,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写作灵感,增强写作素养。在这节课中,学生制作擂茶,感受茶文化,进行展示和分享,最终完成习作。 环节一:走近“客家擂茶”——寻之源 师:品客家美食,享多彩生活!同
【设计理念】 《宇宙的另一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以“大胆想象”为核心,旨在引领学生深入想象,领略想象的无穷魅力,并鼓励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并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解锁作者的“想象密码”,寻找读写结合的“金钥匙”,在想象与表达中增强对美的感知,激发创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第38、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如何区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体会数学意义上角的单一性。 2.经历从实际物品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在操作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
课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 任务一:故事导入,揭示单元内容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师: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他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到了一位批评家,那位批评家傲慢无礼地对歌德说:“你知道,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歌德回答:“而我恰恰相反。”说完便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师:在这个故事里,“而我恰恰相反”的言外之意是—— 生:我给傻瓜让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也是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面对学生无事可写、内容板滞、疏于练笔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解决以上问题的计策,旨在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让学生达到乐写、会写的境地。 一、探习作教学之困 第一问:为何无事可写? 师: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生活中,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带我去玩,
大概念教学是为素养而教的时代选择。大概念教学不局限于学科内知识的融合、贯通,它指向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融通,旨在用学科的眼光看世界,使学到的知识在新情境中更容易被激活,更容易被迁移。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课例《最中国:月是故乡明》凸显了大概念教学的三个功能,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诗意课堂。 一、教学内容彰显聚合力:整合零散知识,形成有序结构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数学课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传承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学科特征,二是课程目标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特征。有没有将“学科特征”和“育人特征”有效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笔者所在的工作室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精设教学”的“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能将“学科特征”与“育人特征”有效结合,能将传统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强、知识掌握高效的教学优势和现代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优势有机结合
“双减”政策的实施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的颁布,推动作业来到“聚光灯”下。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习题的处理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就题论题,一讲到底;答案为重,过程缺失等。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要设计出高品质作业,教师可以先从研磨教材习题入手,理解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挖掘教材习题的育人功能,设计教材习题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掌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数感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数感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笔者以“新课标”为出发点,探讨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形象思维,培养数感意识 数感是一种较为抽象
《大先生于漪》作为一本全景式记录“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教育人生的书,以特有的方式,为广大教师生动讲述了于漪的人生故事,追寻了大先生的力量源泉,传播了大先生的师德精神,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立体的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为学:学无止境地自我攀登 于漪先生的为学,是学无止境的自我攀登,她既向前看,学而不厌;又向上看,学人之长;还回头看,量己之短。 向前看,学而不厌。起先,她是历史老师,后来,她服从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课本还没走到教室,就听见教室里传来了学生的欢呼声,还伴有笑声。我马上停住了脚步,心想肯定又是学生在展示他们的“新魔法”! 这是我新接手的班级,班里的学习氛围较差,所以,在开学初,我就有目的地布置了一个课前活动:学生轮流到讲台上演示趣味化学实验。活动虽然简单,但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挑选和演示趣味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胆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