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地方本科院校互嵌的融合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机遇,实现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文章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及面临的困境,对湖北恩施学院的产业学院模式进行了研究。产业学院模式立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用前沿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以科学研究助推产业发展,形成了产教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典型个案。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既是教育实践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桥梁,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随着职业教育朝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提升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剖析我国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时代价值,设计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出数字素养培育策略,为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
[摘 要]教育兴国、科技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而“双一流”建设是面向未来,实现教育兴国、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电子信息工程对接当代科技前沿,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一流”建设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坚持“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以“建设具有油气、海洋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国家
[摘 要]面向学科交叉融合新需求,如何改进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提高育人成效,成为各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明确了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遵循CDIO教育模式,借鉴全球顶尖高校工程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策略,以大连理工大学智能建造专业为例,提出了从具体课程到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探索了学科交叉融合需求下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学科交叉融合需求下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以
[摘 要]文章围绕一流学科服务区域发展不充分、与区域发展策略的符合度不高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了区域发展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关联逻辑及现实需求,对高校构建一流学科体系、探索一流学科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质量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支撑区域发展等国家、地区重大战略。 [关键词]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区域;创新发展;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实践教学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工程师培养计划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要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并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最终达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土木工程;
[摘 要]为适应安全应急产业对安全管理、安全评价、防灾减灾救灾、事故救援、信息安全等岗位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事故全过程管控流程,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为核心,实施“七项”计划,着力打造安全应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创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国际
[摘 要]普及自然灾害安全常识、强化防灾减灾教育是顺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内高校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文章以自然灾害与个人安全课程为例,介绍课程的整体建设方案,包括内容设置、教学拓展和考核方式,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期为高校安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学经验;通识课程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与关键环节。财会专业实践性较强,其实践教学可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但相关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财会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较低。文章通过分析传统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提出基于OBE理念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即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实践课程教学目标,采用“以学生为中
[摘 要]建筑设计是建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成效对建筑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以笔者所在学院的导师组模式为例,面对当前导师组教学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将倒U型心理唤醒理论介入导师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深度挖掘导师组教学模式里的纵横向双重优势,通过时空耦合推动共性问题集中解决、递进式多轮看图夯实作业质量以及过程与结果的“双轨制”唤醒学生学习潜能等纵横联动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超预期增强专业技能
[摘 要]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清晰、思政元素渗透不充分、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文章以统计分析报告写作实践教学片段为例,将BOPPPS教学模式融入统计学专业实验课教学全过程,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润物无声地渗透与传递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反馈闭环,进一步提升课程育人成效,以期为高校实验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有效思路与框架参考。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统计
[摘 要]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作为法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法律职业伦理规范的伦理性与法律性,在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启发知识和辩论观念的方法融于其中。当前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呈现,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基于“启发—辩论”的课程教学,围绕教师启发、学生辩论的课程教学思路,既包含自由回答、分组讨论,又对接民主抉
[摘 要]为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打造专业基础“金课”,文章以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遵循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方向,研究探索“闭环开放”特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以闭环式课程设计、开放式课程资源、闭环式教学管理、开放式实验任务为抓手,形成线上与线下混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资源与特色整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改革后学生的平均考核成绩大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摘 要]课题组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的过度教育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对FPGA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课题组以学习者、知识、共同体为中心构建学习环境,探索出一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力、便于学生和他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FPGA技术;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
[摘 要]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消防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为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文章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和创新之处。同时还提出了课程教学平台构建和具体教学设计过程,并总结了构建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后续持续改进的方向。该教改
[摘 要]目前化工类专业课程更倾向于理论学习,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忽视了实践环节以及教学价值引导。在“双碳”背景下,昆明理工大学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结合云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基于“双碳”目标的新能源化工技术案例教学的资源库。该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与化工新能源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构建了多环节的课程考核体系,采用探索、实践、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与个性化学习。改革后的新
[摘 要]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果继续只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次教学改革探索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辅助教学手段,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新教学模式进行实际运用,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应用能力,并且使课程
[摘 要]VR技术是一种情境仿真技术,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情境仿真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广西、广东等地进行调查,分析了VR技术在康复治疗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剖析了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照护课程教学的痛点,探索了VR技术在康复照护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方法,并对康复照护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课程
[摘 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需要思政小课堂、校内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协同发力。建设好“大思政课”课堂,实现从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跨越,需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践教学与实践育人交互融合,使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校内第二课堂有效衔接。其中,社会实践是高校师生与社会课堂联系的重要窗口,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第一课堂的课程属性。社会实践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组以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课程为例,开展了“双1234”融合模式课程思政系统化建设,其中,结合“1234”显性思政育人架构设计模式指导课程思政整体建设,围绕1个教学理念、建立2个课程资源库、覆盖3个教学要点、达成4个培养层面,完成整体思政体系规划建设;结合“1234”隐性思政融合教学设计模式指导教学落地,坚持1个教学核心、使用2个教学空间、设计3个教学主线、完成4个阶段
[摘 要]将“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在“三个务必”的思想内涵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价值立场和行动纲领,“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光荣传统和政治品格,“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精神面貌和制胜法宝。“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大学生把稳思想之舵的应然之举,是涵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题中之义,是激励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的现实
[摘 要]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它不仅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政治要求,而且是促进医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校“00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入党启蒙教育创新性不足、育人功能与学生个体联系不紧密、党建引领与医学专业不相融等现实问题,探索以大一医学生为目标群,聚焦思想认知和持续实践两方面,构建立体化入党启蒙教育体系,在榜样引领、沉浸体验、馆所探究、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持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的载体,实现德育价值。文章初步探讨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通过制定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教学实效,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以“如盐入汤”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同时,为各高校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实
[摘 要]目前,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笔者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新工科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通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端正“三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进而培养品德端正、全面发展的优秀新工科人才。 [关键词]
[摘 要]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为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新概念、新理念。对外汉语语法学作为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理论课,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文章以教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引言内容为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思政元素在对外汉语语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模式和主要融入点,为对外汉语语法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再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以国家政策需求为导向的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文章以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高等流体力学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包括:立德树人,促进思政融合课程建设;细化课程内容,对标课程思政目标;结合专业特性,建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师以身作则,提升教师思政建设能力。该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创新意识、国际视野与科研探索能力,帮助学生树
[摘 要]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生产创新的原动力,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构建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文章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深入分析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充分总结了当前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与不足,以开放性、多样性、成长性、鲜明化和实践性为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的两大环节和三大主体,建立了强化教育导向、夯实培养环节、突出专业特色和完善科学评价的工科学生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全方位实施产教协同,开展专业课程改革,构建实践育人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人才培养方案增设课内“非实验实践性教学”和“工程训练”等环节,全面推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校企“双导师制”,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促使产教协同“提质增效”,在理实融通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专业教育与创
[摘 要]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面对国家和区域对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高职院校原培养体系下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基于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训、创”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探索教师团队成长路径,打造“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有效解决原有培养
[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行业特色院校的首要使命。作为开办民航交通学科的院校之一,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校企密切合作,探索高素质、创新型民航交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以期打破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瓶颈,为民航交通类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样本和参考。长安大学通过将创新创业平台
[摘 要]高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含义、特点、优势及相关政策等,提高大学生对乡村就业的兴趣和认识,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选择适合自己的基层岗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文章从“整体性+层次性+长期性+阶段性”和“态度培养+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两个维度明确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云课堂+第三课堂”和“请进来+走出去+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