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莓叶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在草莓叶片上出现病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引发草莓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越来越多;同时还发现一些病原菌还会侵染到草莓的茎部、根部以及果实,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给草莓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叶斑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侵染机制和病害的防治方法等方面简单综述了草莓叶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根据病原菌种类,可以将草莓叶斑病分为细菌性叶斑病和真
摘要: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是一种可纯培养的类菌根真菌,研究其与植物的共生机制及在退化土壤环境下的积极作用,对农业土壤修复和植物抗逆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印度梨形孢与宿主植物的共生体系,包括识别机制、植物防御反应、真菌侵入过程及共生关系建立等环节。进一步分析表明该真菌通过调节根系形态、调控矿质元素转运蛋白表达、活化土壤养分及改善根系微环境等,促进植物的土壤矿
摘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利用稻田浅水环境,综合水稻种植与水产动物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水产动物的引入是否影响稻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发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固碳呈现正效应,这可能与秸秆还田、残饵和排泄物累积有关。总的来说,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N2O排放受到抑制,而CH4排放有增有减,这可能与前人研究中的试验自然条件、水分管理措施、种养措施等的差异有关。为提升
摘要:大豆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与小麦、水稻和玉米并列。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全球大豆最有害的病原体之一。利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 3)、感病品种绥农14、抗病品种东农L10为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GmWRKY-3。为探究大豆GmWRKY-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用途,克隆GmWRKY-3基因,对GmWR
摘要:磷脂酶C(PLC)是磷酸肌醇代谢中重要的水解酶之一,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应对逆境胁迫和多种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鉴定高粱的PLC基因家族,能够为磷脂酶C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筛选出植物抗逆发育生长的有效基因。基于高粱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得到高粱PLC基因家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研究高粱PLC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
摘要:为了通过测土配方明确寒地黑土区水稻中微量元素适宜用量,在寒地黑土中微量元素检测的基础上设计4个中微量元素用量,分别为CK(0 kg/hm2)、F1(112.31 kg/hm2)、F2(140.01 kg/hm2)和F3(167.71 kg/hm2),探讨中微量元素不同用量对寒地黑土区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后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在F2条件下水稻的有效穗数显著高
摘要:为探究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4、6、10 g/L)对12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品种水稻发芽势、发芽率整体均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盐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前期(1~4 d)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后期除高盐浓度(10 g/L)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强外,较低盐浓度(2、4 g/
摘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一喷双控技术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玉29为供试玉米品种,临豆10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5个调节剂外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大豆和玉米茎秆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施稀施保使间作玉米每穗粒数减少15.2%,百粒重降低2.3%,玉米减产20
摘要:在干旱滴灌区研究温度和浸种对春玉米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可为膜下滴灌实现一播全苗、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玉100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在室内人工气候培养箱内开展不同浓度褪黑素(melatonin,MT)浸种[0(C0)、50 μmol/L(C1)、100 μmol/L(C3)和200 μmol/L(C4)]对2种温度下[适宜玉米播种的初始温度(12 ℃,T1),玉米种子可萌动的最低温度(
摘要:为减少高原湖泊流域农田化肥施用量并为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洱海流域油菜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K)、有机替代25%(T1)、有机替代50%(T2)、有机替代75%(T3)、有机替代100%(T4) 5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待油菜成熟后进行采样,测定油菜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油菜的根系总长度、根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分化程度总体随着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
摘要:为探究NaCl胁迫下,γ-氨基丁酸(GABA)引发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生理的影响,以中双11为试验材料,在150 mmol/L 的NaCl溶液胁迫下,经去离子水和1.5 mmol/L GABA进行种子引发,试验设置CK(未引发,无胁迫)、S(未引发+NaCl 胁迫)、H(去离子水引发,无胁迫)、HS(去离子水引发+NaCl 胁迫)、G(GABA引发处理,无胁迫)、GS(GABA引发+N
摘要: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对象,探究施用聚谷氨酸和磷酸二氢钾对干旱胁迫下烤烟生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处理(CK,20%PEG-6000+清水50 mL/株)、T1处理(20%PEG-6000+聚谷氨酸50 mL/株)、T2处理(20%PEG-6000+磷酸二氢钾50 mL/株)、T3处理(20%PEG-6000+聚谷氨酸+磷酸二氢钾配施50 mL/株)。考察不同时
摘要:初步探讨果树枯落叶浸提液对棉花的化感作用,为在果农间作系统中选择最优搭配物种、采取合理的果农间作配置模式提供一定参考。在广泛调查新疆南疆地区常见果农间作类型的基础上,以8种南疆常见果树枯落叶为对象,经室内分解枯落叶粉碎样,获得浸提液母液,再将浸提液母液稀释成相应浓度,作为试验材料的培养基质,以棉花为受体作物进行室内发芽及生长试验,研究果树枯落叶浸提液对棉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摘要:为探究褪黑素和硝态氮配施对镉胁迫下烟草早期生长、渗透调节及氮代谢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在镉胁迫(20 μmol/L)下设置3个N水平,即10、5、0.1 mmol/L硝态氮,并对K326烟草品种喷施 100 μmol/L 褪黑素。结果表明,镉胁迫下褪黑素的施用提高了烟苗生物量,与Cd处理相比,高氮水平下外施褪黑素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70.45%、275.00%,低氮水平下分别增加了
摘要: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武川地区,选择黏壤土、沙壤土、壤土3种土壤质地农田,以1537、1540、蒙藜6号等3个藜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设计大田种植试验,研究不同质地土壤藜麦根系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深度。3种质地土壤种植藜麦的根系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均表现为壤
摘要:为了探明病虫害发生与高粱半花期、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采用人工接菌和辅助接虫的方法,对109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炭疽病、靶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和蚜虫等5种病虫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并调查半花期、株高、穗长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对炭疽病表现为抗病以上的高粱品种资源有3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5.78%;对靶斑病表现抗病以上的材料有81份,占74.31%;对弯孢霉叶斑病表现抗病以上
摘要:为挖掘与玉米受体蛋白互作进而触发免疫反应的南方镰孢菌效应蛋白,基于南方镰孢菌菌株JX18-4全基因组编码蛋白序列,利用Signal P、WoLFP SORT、Target P、TMHMM和big PI Predicto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出分泌蛋白684个,随后再用EffectorP软件预测出效应蛋白157个,随后筛选出氨基酸残基数<400且半胱氨酸残基数≥4的效应蛋白115个。植
摘要: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草莓种质资源,筛选抗二斑叶螨的优质品种,为品种改良奠定基础,以188份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目测调查法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二斑叶螨危害情况及重要园艺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8份草莓品种对二斑叶螨的抗性可划分为5个等级,抗性品种占32.45%,其中欧美、中国、日本抗性品种分别占16.49%、12.77%、3.19%;不同草莓品种二斑叶螨危害等级
摘要:人参黑斑病对药用植物人参破坏力极强,小檗碱作为植物源绿色灭菌剂农药,在不影响非目标生物的情况下,具有除草、抑菌、杀虫等农用活性,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从而在人参黑斑病防治方面应用受限。为了开辟小檗碱在人参黑斑病防治方面的应用途径,利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小檗碱壳聚糖纳米粒(BRCSNP)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结果显示,该纳米制剂呈现出良好的分散稳定性,粒径为
摘要:为筛选出黄连连作障碍调控效果较好的肥料品种,研究益中禾生物有机肥、尚古源沃生物有机肥、药渣菌肥、黄连专用肥对连作黄连产量、养分及品质的影响,为黄连连作障碍的改善提供参考。选取连作黄连地块,设置6个处理组,包括CK1(空白对照)、CK2(施有机圈肥、复合肥)、L1(施有机圈肥、复合肥、黄连专用肥)、L2(施源沃生物有机肥、黄连专用肥)、L3(施中禾生物有机肥、黄连专用肥)、L4(施药渣菌肥、
摘要:为探究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光系统Ⅱ(PSⅡ)荧光参数及SPAD值的影响,分析在不同低温条件下茶树叶片PSⅡ荧光参数及次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黄金茶1号为试材,在智能人工气候箱中进行试验,共设置1、3、5 ℃ 3个低温,以25 ℃为对照,处理时间为3、5、7、9 d。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处理下茶叶的农艺性状与CK相比均存在不同幅度的下降;次生代谢物质、抗逆性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较CK均存
摘要:为选育优质番茄新品种,研究番茄品质遗传规律,选取4个口感型大果番茄和3个口感型中果番茄亲本材料及部分双列杂交选配的16个F1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简称TSS)、苹果酸、蔗糖、抗坏血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进行遗传分析,并结合田间表现、抗病基因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F1组合的横径、纵径、果肉厚、单果重多数高于亲本值或介于双亲之间;口感番
摘要:对17个草莓品种的15个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为草莓果实品质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草莓果实的外观、风味性状和抗氧化物含量变异丰富。在外观品质方面,果实纵径、横径及纵横比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81~5.04 cm、3.08~4.76 cm和0.93~1.31;果面颜色有红色(9个)、深红色(4个)、橙红色(丰香)、浅红色(京桃香)、粉色(粉玉)和白色(初恋)。在风味品质方
摘要:挖掘五指山猪、巴马猪、近交陆川猪和藏香猪中全基因组SSR,比较分析4个猪种中SSR分布特性并进行功能性SSR注释,为小型猪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分子标记。选取4个品种猪各15头,分别构建全基因组SSR文库并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统计不同类型SSR(双、三、四、五、六核苷酸)的数量、SSR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SSR的长度多态性并对功能性SSR进行注释,比较分析4个小型猪品种中全
摘要:为探究gga-miR-130b-3p对鸡脂肪沉积的作用,以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自主培育的矮小品系S3系和引进的国外肉鸡品种隐性白羽鸡为试验素材,检测gga-miR-130b-3p在2个品种0日龄、2周龄、8周龄、14周龄、16周龄肝脏、腹脂、腿肌和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对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0 W与 16 W 肝脏组织中gga-miR-130b-3p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品种
摘要:为探寻高效、安全的苹果采后灰霉病的控制方法,研究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简称ε-PL)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抗性诱导机制,以无菌水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 ε-PL诱导处理苹果24 h后,探究 ε-PL 控制苹果灰霉病的最佳使用浓度。将 ε-PL分别用打孔注入和整果浸泡的方法处理苹果,研究其对苹果抗性物质分泌、抗性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诱导机制,同时考察其对
摘要:百合鳞茎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前人针对百合鳞茎的主要营养成分开展了较多研究,但针对不同种类百合鳞茎中功能成分的比较研究较少,为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质谱(MS/MS)法对兰州百合、宜兴百合、“橙珍珠”和“八点后”4种不同百合鳞茎中的代谢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展开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百合鳞茎中共检测到1 511种代谢物,其中占比较高的代谢物分别为羧酸及其衍生物类、有机氧
摘要:在葡萄生产过程中,叶片病害的及时检测对于保障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不仅耗时且劳力密集,而且往往受限于人为因素,导致检测准确率不高且效率低下。针对现有葡萄叶片病害检测模型准确率低、花费时间长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行锚分类的快速葡萄叶片病害检测算法,以减少现有方法的时间消耗和人为误差,提高葡萄生产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首先,设计了一个特征蒸馏网络,该网络通过自注意力精炼
摘要:国土空间分区是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的基础,分析京杭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及产业分布格局,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段可以有效地制定基于空间格局差异化的管控策略。基于可获得的多源公开数据,综合应用文本分析、核密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京杭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与产业分布格局特征,并据此进行国土空间分段。结果表明,机械设备、纺织服装、食品、养殖、建材类领域相关公司企业为大运河核心监控区范围内最常见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苹果分拣方法效率低下、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YOLO v7-Tiny算法的改进方法,用于检测和分类苹果的好果和坏果。首先,为提升非线性和泛化能力,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策略,并对PReLU激活函数进行重新设计以减少参数量。同时,为增强对目标轮廓和空间位置的特征感知能力,引入CBAM和ECA 2种注意力机制,以防止梯度消失和过拟合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 v7
摘要:为寻找信阳地区促进烟草生长的有益菌,提高烟草产量,为信阳地区烟草种植中促生菌的应用奠定基础,从信阳市7种不同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390株细菌,通过微生物-植物平板共培养方法和盆栽复筛试验,得到1株促生效果显著的细菌LSyc30,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p.LSyc30。在盆栽试验中,LSyc30菌株处理的烟草鲜重是空白对照的3倍多,须根数比空白组多62%,根长是空
摘要:长期的露天采矿导致矿区土壤常出现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和氮磷流失等问题。以江苏省盱眙县黄泥山矿区土壤水肥保持特性为研究对象,制备凹凸棒土基复合材料,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确定最佳PAM(聚丙烯酰胺)添加量、NaOH浸渍浓度、ATP(凹凸棒土)与BC(生物炭)配比及施用量,并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PAM添加量为0.1%,NaOH浸渍浓度为0.5 mol/L,ATP/BC用量比为1 ∶2,ATP、
摘要:为挖掘甘草根际兼具促生防病功能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利用平板对峙法从甘草根际筛选出1株对甘草根腐病病原菌及常见植物病原菌抑制率均在50%以上的高活性拮抗菌株GCG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GCG3菌株的不同浓度发酵菌液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菌液浓度为1%以上时,抑制率均能达到70%以上;而无细
摘要:研究麦秆和毛叶苕子还田下土壤团聚体特征,探究长期传统耕作土壤添加麦秆和毛叶苕子对土壤团聚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青海东部农业区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试验地进行,设置 4 个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CK)、仅麦秆还田(W)、仅毛叶苕子还田(G)以及麦秆-毛叶苕子联合还田(W+G)处理,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麦秆和毛叶苕子还田
摘要:为探讨木薯根际土壤采样方法,选用不同网孔目数的尼龙网开展根袋试验,设置如下9个处理:A100(根区土壤灭菌+非根区不灭菌,100目)、A200(根区土壤灭菌+非根区不灭菌,200目)、A300(根区土壤灭菌+非根区不灭菌,300目)、B100(根区不灭菌+非根区灭菌,100目)、B200(根区不灭菌+非根区灭菌,200目)、B300(根区不灭菌+非根区灭菌,300目)、C100(根区、非根
摘要: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对于我国蚕桑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以江苏蚕桑业典型模式“富安模式”“民星模式”及“鑫缘模式”的历史经验启示为例,梳理总结了三大典型模式可复制的共性和可借鉴的特性。三大典型模式可复制的共性经验启示有:构建了依托龙头企业、蚕业合作社、蚕农以及工厂等在内的利益联盟,龙头企业承担引领作用,蚕业合作社承担联结作用,蚕农承担基础作用,工厂承担增值作用。提出的政策建议与意见包括:一
摘要:为揭示环境规制对于农业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2018—2021年26家农产品上市加工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态效率,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滞后1期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环境规制强度滞后1期的二次项在10%水平下显著为正。该结果揭示了环境规制强度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生态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对农产品加工
摘要:为探讨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致性,揭示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江苏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所面临的困境,基于江苏省农业发展与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确定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权重,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客观衡量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致性,以推动江苏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在促进现代农业升级方面发
摘要:农林类高校院所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光荣使命,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之一。科研诚信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保证高校院所科学研究、教学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但随着高校院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时有发生,为了让广大科研人员潜心科研,高校科研院所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在分析当前高校院所科研诚信管理现状与科研诚信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当前高校在